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為霞尚滿天

朱容頡
2017-08-28
3175

本報首席記者 趙佳佳

“回顧歷程、梳理記憶、清爽思緒、吐露心聲,我把一生中印象最深、感悟最多的事和人物用文字記錄下來,反映時代的變遷,我深知自己只是經歷者,知道的并不全面,有幸見證了自治區(qū)成立70周年來一步步的發(fā)展變化,并為之付出努力,有責任做個總結,并把這本文集作為慶祝自治區(qū)成立70周年的一份心意。”老式資料摘錄卡上,沙蘭老人娟秀的字跡一筆一畫的記錄她著作《紛紜往事》一書的初衷。

很難想象,眼前這位88歲的老人,是如何用10年,以一摞方格紙,一支蘸水鋼筆,完成幾十萬字的一本書。

沙蘭老人是蒙古族,出生在內蒙古昭烏達盟克什克騰旗經棚鎮(zhèn),先后經歷過民國時期、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當過文藝兵,參加過土地改革、受過“處分”、做過婦聯(lián)工作等,她是一個經歷豐富、命運多舛的人。

沙蘭老人不禁感嘆:“人到暮年,心境寬和,對眼前的事物我已經不再敏感,卻常常回首往事。”78歲的沙蘭開始嘗試寫作要緣于女兒黎麗,因為她從事內蒙古文史資料工作,總是鼓勵沙蘭將親身經歷寫下來,一是作為史料留存,二是可以作為寄托思夫之苦,充實閑暇的時光。

令沙蘭老人沒想到的是,自己撰寫的第一篇回憶錄《就讀興安女高》一文,經女兒的外投,竟然相繼刊登于2005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興安女高》、內蒙古政協(xié)《同心》雜志2015年第8期、《興安盟文史資料》第6輯,從此極大地激發(fā)了她的寫作熱情。于是,沙蘭老人堅持10年筆耕不輟,相繼寫下了19篇文章,其中數篇被國內各類報刊登載,最終經女兒整理編輯成書。

翻開《紛紜往事》一書,歷史的厚重、情感的細膩、文字的述說……沙蘭老人筆下的人物,往往寥寥幾筆就能刻畫得生動鮮活,躍然紙上。其中《我與報紙結緣》、《我在林業(yè)報社的一段特殊經歷》、《好人婁玉山》3篇文章,都是沙蘭老人寫在林海日報社的工作經歷。

提到這,沙蘭老人眼中滿是深情。原來,沙蘭老人真正與報紙結緣是在1951年調到《內蒙古日報》社(東部版),從事校對、通聯(lián)工作,并在讀者來信組接待來訪,處理來信和編發(fā)稿件。然而,1956年,東部區(qū)撤銷,《內蒙古日報》(東部版)改成《呼盟日報》,版面人員都在縮減,當時沙蘭老人和愛人阿思都能在海拉爾隨意改行到文聯(lián)、教育等行業(yè),可緣于與林海日報社前身《林業(yè)工人報》,原報社總編婁玉山的約定,毅然決然的來到了眾人口中條件艱苦的林區(qū),這才續(xù)寫了沙蘭與報紙的緣分。

沙蘭老人回憶說:“當時的《林業(yè)工人報》已初具規(guī)模,由油印小報改正式的鉛印報,新聞采編人員雖然不到20人,可大家有的是滿腔熱情和不知疲倦的干勁,都在抓緊學習文化、學習業(yè)務,不斷提高自己,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愿為這崇高的新聞事業(yè)而獻身。”沙蘭就是其中之一,她曾在總編室作通聯(lián)工作,也曾在政教組、經濟組當過編輯,后出于工作需要,在30多年的職業(yè)生涯中一直從事校對工作。

沙蘭老人笑著告訴記者,說來慚愧,在報社工作的30多年我拿不出一篇代表作,更沒有什么獲獎作品。但我不遺憾,因為我們的報紙的字里行間,都曾留下我所傾注的心血和灑下的滴滴汗水,這其中有挫折、有變故,但她衷于這張報紙的癡心不改,無怨無悔。

時至今日,沙蘭老人一直牽掛著《林海日報》,雖然生活在呼和浩特市,但《林海日報》每期報紙都會仔細閱讀,時刻關心林區(qū)的發(fā)展,關注林海日報社的進步。

沙蘭老人感嘆,如今的出版業(yè)早已告別了鉛與火的年代,而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會理解,一個字怎么會帶來那么大的災難?出一張報紙怎么就那么費勁?可我們那一代人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出版業(yè)的技術進步可以與時俱進,但許多精神層面的東西還是要靠人來傳承。希望新一代林海報人能多學習,不忘歷史,繼承和發(fā)揚老一代新聞人的精神,為林區(qū)的新聞宣傳事業(yè)多做貢獻。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沙蘭老人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厚重的書,就看你寫不寫。如今,看書、讀報、寫作、聽新聞……成為沙蘭老人每天必做的事,樂觀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勤奮好學的品質,使她始終能緊跟時代。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