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買房不能只看房價,“住得好”離我們還有多遠?

郭衛巖
2017-08-28
2860

2017-08-2555.jpg

標準化解決不了住得好不好的問題,住得好需要個性化和多樣化。


  近來,房地產行業最大的熱點之一,恐怕是“租售同權”了。

  住建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要求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支持相關國有企業轉型為住房租賃企業,以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穩定租金和租期,積極盤活存量房屋用于租賃,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給等方面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一時間,輿論再次聚焦到房價、買房等相關話題上。這么多年來,大眾一直忙于談論房地產,談論房價,卻鮮有人認真對待居住。

  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壯觀而滑稽的一幕?當一種物品的存在只有“價格”被關心的話,放眼整個人類歷史,哪一樣不是曇花一現?賣官鬻爵時代的官位、全民炒股時代的股票、通貨膨脹時代的紙幣、還有經濟史上臭名昭著的郁金香。

  價格會轉瞬即逝,可居住本身卻是永恒的。價格高低與住得好不好,沒有直接關系。“住得好不好”是一個更為復雜而宏大的問題。

 

        房子多了就能住得好嗎?

  物品不是因為本身被關注,它就可以輕易而毫無知覺地被替代或拋棄。

  一種正常的商品,一種人人應享的物品,比如住房,在結構上就應當有合理的層級。有大眾消費所不及的部分、有大眾消費換手率較高的部分、有不為大眾消費卻保障少數人權益的部分。

  為什么歐洲很少發生房價暴漲暴跌,原因正在于此。

  20世紀,歐洲的住宅構成中,公共福利住房、市場出租住房、商品自由住房三者均衡發展,這是符合人口結構和經濟特征的產品組合方式。

  中國房地產改革至今,渴慕構建一種穩定結構,雖心向往之、身卻從未至。

  1949年之前的城市,市場出租住宅占大頭;

  1949年到1979年,公共住房體系建立,公共福利住房占絕對權重;

  1979年之后,尤其是1998年房改之后,商品住宅迅速占據了住房供應的主導地位。

  如今,在地價、房價狂飆突進的前提下,若沒有經濟能力和動力推動公共福利住房和市場出租住房發展,要三分天下有二,顯然比較困難。

  “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的保障房,已然處于用好存量的階段,當前國家又在調動社會資源發展租賃市場,可謂恰逢其時。

  租賃住房最接近居住本質。這就需要拿出一攬子的方案,解決所有與居住者相關的公平與效率問題。

  這一次從各地政府出臺政策來看,值得點贊,配套政策方向很好,期待落實。

  一是同屋同權,租房與買房在戶籍、就學、醫療、社會福利等方面權利相同或相近;

  二是租房人權益保護,即房屋租賃合同要保證穩定長效,避免房租和租期隨意變更;

  三是租房事業扶持,參與的企業或非盈利機構,享有稅收、貸款和土地等優惠措施。
 

  住房標準化是一把雙刃劍

  我國在 2008 年之前,有巨大的住房需求。人們渴望從老式居住環境中搬出來,是因為急于擺脫陳舊和缺失的設施、擁擠和陰暗的房間、不便的公共廁所、狹小簡易并且共用的廚房,搬到具有獨立衛浴、廚房和陽臺的居住空間,從門衛到電子鎖、從花園綠地到封閉設施、從寬敞明亮的居室到配置齊全的家具等一一具備。

  然而,物質上的滿足一旦成真,人們很快就在精神迷失了方向,被冰冷淡漠取代。

  這種缺失,建筑形態本身難辭其咎。社區的的沉悶、枯燥、壓抑、反人性廣受詬病。

  這個時候大家把目光齊刷刷地轉向歐洲,建筑形態本身要改變,開發商們要勇于擔當。

  是時候把人的活動植入城市規劃和建筑營造本身。揚·蓋爾在《交往與空間》一書中指出的,有品質的居住,包括三種形式活動的有機融合: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

  必要性的上學、上班、購物,乃至扔垃圾。你沒得選擇,都要做。

  自發性的散步、觀望、曬太陽等,你可以選擇參與,也可以放棄。

  社會性的交談、兒童游戲、興趣交流,取決于你所住的地方是否提供了便利。

  曾經有媒體報道過,北京的一對夫婦,為了抵抗都市標準化住房的沉悶和無聊,在郊區買下房子,把房子改造成自己理想模樣。他們的房子在網絡上掀起追捧熱潮。

  他們的房子把中國傳統的鄉村建筑、北歐和美式田園的裝修風格與鄉村的自然環境在民居改造中融為一體。被改造后的鄉村空間展現了一個理想的家庭秩序,城市標準住房中“廚房-客廳”的“后臺-前臺”關系被打破,廚房可作為母親勞作、兒童玩耍、閑暇觀光之用,也有現代家庭關系的表達。

  他們在改造鄉村空間的實踐中,制造著有關美食、店鋪、家居、藝術、旅行與運動話題的創意短片,甚至成為網絡視頻的拍攝背景,共同消解了城市社區生活的封閉窒息。

  未來可見,標準化解決不了住得好不好的問題,住得好必然需要后福特主義時代的個性化和多樣化,不只是住宅產品層面,從社區到城市,都要做到多樣化和個性化。

 

  住得好,前提是要建得好

  這么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收效甚微,房地產也是在新路跑舊車。這一切都投射在住宅產業化上。沒有好住宅,怎么住得好?沒有好的住宅建設體系,又怎么能住得好。

  我們所理解的住宅產業化,依然是西方社會幾十年前的舊模式,不是為了應用新科技,而是補所謂環保的短板。住宅產業化的裝配式住宅不過是一百年前的福特主義的絕響,一種標準化的思維——大規模的工廠、機械化的生產線和重復不變的生產過程。

  可現實卻是另一副面孔,從1970年代起,世界已進入后福特主義時代。定制化、多元化、分散化、靈活化成為新的模式。

  同樣是住宅產業化的籮筐,我們執著于住宅產業化和裝配式,但是日本的行動比我們先進許多。日本的住宅產業化側重于對“家”的工業化武裝,是新型工業化語境下的居住思考。“家”的概念與社會、經濟、技術等方面一系列看似獨立的問題聯系在一起,產業化、工業化都是從具體的生活層面,主動回應并甚至嘗試解決這些問題。

  住宅的核心問題是“家”,所有的工業化舉措是為了家更美好。

  在當前日本的住宅觀念里,“家”是包括一切與生活相關的產業總成。包括房地產、家電、建筑設備設施、建筑材料等居住緊密相關產業,還包括外圍諸如交通、食物、能源、醫療等行業。居住是一系列龐大產業的交叉點,在這個點上蘊含著新的可能。

  “家”的生活不是割裂技術的拼接,不是互聯網、智能家電、裝配式住宅的疊加,而是從源頭上,用產業化思維集成解決,更不是緊盯著房地產業周邊GDP飆升,進而忽略了對居住的關懷和關照。

  比如以家電馳名中國的日本品牌松下,當前發力養老市場,其養老家居和養老住宅營造,不僅領先中國,更遙遙領先世界。《日經新聞》于發布的 2017 年第一季度日本最佳新商品排行榜顯示,松下一款能夠將輪椅直接從床拆分而出的新品獲得第一。

  為什么家電企業能在住宅產業里,占據總供應商的角色,主要是因為日本是用一個家產業武裝居住,而不是分解成那么多相互割裂的產業。

  所有人的居住,何嘗不是圍繞著家和家人的嗎?

  住得好,自然應該家好,人也好。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