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內容提要
近年來,森工集團借“林”發力,做足“林”文章,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立足林區自然資源條件,充分挖掘資源潛力,積極打造全國綠色林特產品生產基地,全力踐行“兩山”理念、推進“兩山”轉化,提升“綠色GDP”含金量,努力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企業體系。
從“傳統”走向“現代”,從“線下”到“線上”,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林區林下經濟正沿著產業化經營的路子,邁向特色產業發展的新征程。
采摘金蓮花
采摘藍莓
■本報見習記者 米何妙子
發展林下產業是林區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林區實現富民強企的重要途徑之一。2021年,森工集團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立足林區自然資源條件,充分挖掘資源潛力,因地制宜發展林果、林藥、林菌、林蔬、林畜、馴鹿、水產等林下種植養殖業,推進沙棘、榛子等經濟林培育,積極打造全國綠色林特產品生產基地,全力踐行“兩山”理念、推進“兩山”轉化,提升“綠色GDP”含金量,努力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企業體系。
打造特色品牌林產品有了新“名片”
“品牌是一種標志,是一種文化,更是價值的體現。通過打造與培育品牌,提高林產品的知名度,是實現林產品價值提升的重要途徑。”內蒙古大興安嶺林下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侯立臣說。
森工集團深知品牌對于林區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依托林區豐富的林下產品,森工集團致力于統一注冊商標、統一產品標識、統一加工標準、統一精深包裝、統一產品推介、統一價格供應,全力打造“冷極”品牌。2020年12月23日,內蒙古大興安嶺林下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應運而生。
2021年9月26日,距離林下產品公司成立不足1年的時間,內蒙古大興安嶺林下產品冷極旗艦店正式落戶牙克石。“冷極山珍”“冷極冰泉”“冷極醇”……曾經“五花八門”的林下產品統一披上“冷極”盛裝,不僅讓人耳目一新,更贏得了廣泛贊譽,產品銷售持續走高。
線下好口碑,線上不停歇。林下產品公司積極推進線上+線下結合的銷售模式,充分利用線上流量帶動線下產業發展。“冷極”品牌接連入駐微商城、淘寶、抖音、快手、亞馬遜等平臺,全面開啟線上銷售。同時,委托外部公司對產品包裝進行設計,力求在外觀和產品理念上既蘊含林區特色,又致力于研發符合當前互聯網生態系統下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下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經理王冰哲說:“我們致力于在線上打造原產地、林場直供,保證貨品新鮮,產地直發,第一時間讓消費者感受到大興安嶺的味道。原產地直供省去了產品中間環節,推動林產品公平貿易,不僅解決市場、物流等‘最后一公里’難題,更是電子商務平臺把服務延伸到林區各林場和林戶之間的好舉措。”
從開啟線上銷售,僅在中糧電商平臺“我買網”上,不到1個月的時間,林業產品公司林下產品銷售額就達到了76萬,“冷極”品牌美譽度、影響力不斷提升。
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推進改革,以實效作為檢驗改革成敗的最終標準,讓更多的改革紅利惠及民生。森工集團結合主責主業、資源稟賦、比較優勢、發展需要,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了應有作為。
沙棘栽培管理技術現場培訓
扶持職工發展黑木耳種植業
拓寬營銷渠道提升特色品牌知名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擦亮“林”字頭金字招牌,2021年9月15日,森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佰山帶隊,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牛廣忠以及產業事業部和相關單位共計15人組成對接工作隊,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國資委與北京市國資委召開的座談會,利用交流平臺介紹了林區森林生態康養旅游、林下經濟和綠色礦山三大產業發展優勢和重點產業項目。通過本次對接,在北京市管企業和森工集團之間搭建了交流合作平臺,對深入推進京蒙兩地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合作,對鞏固擴大京蒙戰略合作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9月17日,森工集團林下產品公司代表參觀了位于北京市豐臺區的首農集團雙創中心,與其負責人針對林下產品借助首農平臺進京事項進行了協商。首農集團合作開發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一片凈土,區域內林下特產豐富,其中藍莓、沙棘制品、堅果類和食用菌類在營養價值上有不可替代性,符合首農集團消費者用戶的需求和期望,期待與森工集團建立長效合作機制,讓首農集團消費者品嘗到來自林間的“美味”。
在品牌創建的同時,2021年森工集團完成了各森工公司及監管企業的在營項目統計清單、重點打造項目清單和2022-2025年擬建項目清單的情況匯總,收集整理了各類產業項目的項目建議書,為林區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數據。
參加展銷會、產銷對接會、線上直播+線下推廣……2021年,森工集團多措并舉,積極拓寬銷售渠道,有力促進林下產品進入更加廣闊的市場,提升了林區特色品牌知名度。
收獲返魂草
電商直播帶貨
豐富林下產品項目推進林下資源整合
2021年,森工集團積極推進林下資源整合。目前,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并初見成效。
森工集團林下經濟產業,林果、林藥、林菌、林蔬、林畜、馴鹿、水產等林下種植養殖業已經初步形成了森林綠色食品產業立體發展的新格局,明確了培育產業項目重點,建設特色經濟林16萬畝,培育金蓮花、芍藥等道地藥材1.7萬畝,統籌林區旅游景區特色,打造獨具林區特色、內涵森工文化的景區景點,積極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林業產業發展新機制。
初冬時節,天冷氣清,地處林區最北端的滿歸森工公司白馬林場食用菌培養一車間內卻緊張繁忙、熱潮涌動。
林場職工們在食用菌分選勞動競賽中,檢驗知識儲備,比拼業務技能,為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結合林場實際,白馬林場把產業發展從資源消耗型逐漸向資源節約型轉變,大力發展反季節大球蓋菇栽培,這是一個草腐菌項目,對保護資源和生態具有重要作用。在轉變過程中,既節約資源,又讓職工致富。
生態優先,綠色先行。2021年,滿歸森工公司不斷擴大食用菌培植規模,以科技創新為主方向,深入實施“互聯網+”戰略,形成了生產、加工、流通、銷售一體化的食用菌產業鏈條,現具有年產150萬袋食用菌三級袋的生產能力,并完成了“冷源”牌商標注冊和“蒙字標”認證,且罐裝“冷源”牌黑木耳在第十六屆中國林產品交易會上榮獲林產品金獎。在全力發展黑木耳產業的同時,他們立足當地良好生態環境和豐富自然資源,就地取材,嘗試了滑子菇、平菇、猴頭等多種食用菌的種植培育,對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為職工增收致富和產業振興不斷拓寬道路。
隆冬時節,近6.37萬畝亞喬木大果沙棘“站在”皚皚白雪中,迎風飄揚。
借助退耕還林的東風,阿爾山森工公司規劃建設大興安嶺沙棘產業園區,將退耕還林地全部栽植大果沙棘,打造內蒙古最大連片沙棘基地。阿爾山森工公司堅持把沙棘產業作為大興安嶺林區生態產業龍頭項目和公司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鼓勵支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安家落戶,配套冷庫和烘干庫建設,逐步延伸果油、籽油、食用油和保健品、化妝品、藥品等精深加工,建設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集生態旅游、沙棘采摘、文化創作、休閑康養為一體的沙棘產業園區。深入實施旅游+沙棘產業戰略,在哈拉哈河沿岸和景區沿線打造集采摘園、觀賞園、科普園于一體的萬畝沙棘風景帶。
健康、綠色、高品質、無污染,是林區林下產品的“黃金標準”。根河森工公司結合根河林區實際,帶領各族干部職工走綠色發展之路,參與到公司森林生態旅游、種苗培育、林下經濟產品開發等綠色產業當中,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在壯大和改善本土馴鹿種群數量、質量的同時,他們發展林下特色養殖產業,加強與大中專院校、科研機構合作,推進馴鹿養殖科技支撐項目,不斷提升馴鹿科學飼養水平,為保護和延續少數民族敖魯古雅使鹿文化奠定堅實基礎。
…………
2021年,林區各地結合自身優勢,積極探索林下經濟新路徑,林下產業由“一林獨秀”,逐漸走向“產業開花”。
從“傳統”走向“現代”,從“線下”到“線上”,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林區林下經濟正沿著產業化經營的路子,邁向特色產業發展的新征程?,F如今,森工集團林下產品正全面起勢,澎湃著銳意創新,奮力爭先的新動能!
觀看視頻請掃描二維碼
(本版圖片由包文軍 趙興祖 敖文強 李志鳳 隋海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