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英雄本色:一位92歲老黨員的初心

朱容頡
2021-07-14
2651

■本報走基層融媒體報道組見習記者 張玎 記者 趙佳佳   包文君 張春艷 朱容頡 通訊員 何康紅

       73年前,他先后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廣東戰役,沖鋒陷陣、浴血疆場,為解放新中國披荊斬棘。
  68年前,他和無數“最可愛的人”一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隊伍里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57年前,他從部隊轉業來到交通閉塞、條件艱苦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成為了一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林區建設者。
  如今,92歲的他聽力已大不如從前,但每天還是喜歡看愛國主題影視,當記者走進他家時,電視里播放的正是《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
  所有這一切,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身為共產黨員的純粹和忠誠。
  他就是原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戰士包洪彬。
  (一)
  2021年6月,綽爾森工公司所在地牙克石市塔爾氣鎮。
  這是一幢古樸的老式二層小磚房,院門兩側的土墻因為經年的風雨侵蝕,早已龜裂破損,青苔順著裂痕悄悄爬了進去,如藤蔓附在墻壁,在一片暗黃上抹下了斑駁的青灰。小院的一角壘著整齊劈好的燒柴,與之相對的另一角是齊整堆放的硬紙殼和礦泉水瓶。鐵盆、板凳、簸箕……院子里所有的物件磨損痕跡清晰可見,唯有門楣上那塊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發放的“光榮之家”門牌閃亮依舊。
  老磚房的主人,正是包洪彬。記者一行的到來,他的小家一下子熱鬧起來。
  “我是1947年當的兵。”
  92歲的包洪彬精神矍鑠、面色紅潤,說起往事,思路清晰、聲音洪亮,當年的經歷在他的敘述里鮮活而生動。
  1947年11月,出身貧苦的內蒙古東科中旗(今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青年包洪彬光榮入伍,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的一名戰士。當時解放戰爭正在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關鍵時期,東北野戰軍決心利用河水結冰便于行軍的窗口期,集中力量發動冬季攻勢,肅清遼南地區的國民黨軍,孤立沈陽,使東北戰局進一步改觀。
  新民縣城地處沈陽至錦州段鐵路沿線,對冬季攻勢的順利開展有著重要意義。1947年12月,包洪彬跟著部隊從彰武一路趕往新民,經過5天激烈的戰斗后,他們成功消滅了敵人的兩個師。擔任機槍副射手的包洪彬,因為作戰積極勇敢,給部隊領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順利攻占新民后,包洪彬隨連隊繞過遼陽,相繼解放了大砬子山和蘇家屯,就在大家準備修整過年的時候,上級突然下達了命令,要求全員渡過遼河,取道八門城攻打四平。在行軍的過程中,包洪彬不慎崴傷了腿,按照部隊要求,他上繳了手槍、手榴彈和子彈,連長和指導員安慰他先回家養傷,但這個19歲的青年卻只想早日回到隊伍里和戰友們并肩作戰,拖著傷腿在隊伍后面一瘸一拐地跟隨著。輾轉多日,經歷千辛萬苦,包洪彬總算是追上部隊,順利加入到解放四平的戰斗中。
  “當時誰都沒想到我還會再回到隊伍里,連長和指導員連說了好幾個‘好’和‘沒想到你真的追上來了’。后來副指導員問我,‘你愿意入黨嗎?’,我說 ‘啥叫入黨’,他說咱這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是為解放全中國打仗的,就是讓所有窮苦人過上好日子。聽了這句話,我二話不說就決定入黨了。”談及入黨的經歷,包洪彬臉上不由自主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包洪彬告訴記者,他的母親和一個姐姐就是被日本人在當地留下的細菌病毒侵害,得了“疫病”相繼離世,父親靠給別人扛活,一家人才勉強有口飯吃,跟黨走、鬧革命一直是他內心堅定的選擇。
  鑒于包洪彬作戰勇敢,執著堅毅,而且對部隊忠誠。1948年2月,包洪彬向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短短3個月后就成為了正式黨員。
  (二)
  “一九四八年錦州戰斗中勇敢作戰立二小功、四九年南下行軍中吃苦耐勞立一大功、一九五零年七月廣東茂名剿匪中立一小功一好事。”
  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立功證明書對包洪彬參加遼沈戰役和廣州剿匪的記載。
  戰斗的每一處細節,92歲的包洪彬仍然歷歷在目。
  打下了四平,包洪彬又隨部隊向遼西地區進軍,渡河解放了錦州對岸不遠處的一個小村莊。他所在的連隊被抽調在前方站崗防衛,全隊上下白天休息,晚上挖壕溝,就這樣一直挖到了錦州的護城河附近。
  “解放錦州,我們連是主要預備隊,先頭部隊進城后,我們連隊的一排負責彈藥庫、二排占領糧食倉,因為兩個排都被抽調走了,原本應該由我們負責解放老城的戰斗就交給了二連,我記得特別清楚,為了攻下老城,二連有一個班全員都打沒了。”
  閱盡了無數戰場生死,包洪彬對生命本身的意義有了更深的體會。
  當記者問到參加了這么多戰斗,是否有過恐懼時,他只是淡淡地說道:“解放新中國,怎么能怕犧牲呢?”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正是憑著這份不怕犧牲的精神和對解放全國的執著追求,在平津戰役、廣東戰役、解放海南島、茂名剿匪的戰斗中包洪彬都沖鋒在前———短短數年間,這位內蒙古小伙子在部隊里被磨煉得更加剛毅果敢。
時間來到1952年底,距離朝鮮戰爭爆發已過了2年之久。為徹底粉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可能在朝鮮進行的大規模登陸作戰,志愿軍各項反登陸準備工作都在緊鑼密鼓地開展。駐扎廣東的第四野戰軍第44軍(原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和第45軍(原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部分部隊合編成第54軍,坐火車抵達鞍山,在莊河練習涉水作戰和突擊戰,包洪彬就是這些即將入朝的人民志愿軍的一員。
  從朝鮮凱旋,包洪彬被選派到天水步兵學校學習,自幼家境貧寒的包洪彬從未在學校接受過教育,讀寫都是問題,所以他非常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經過3年的刻苦求學,他在1957年通過了國家考試順利畢業。之后又相繼在沈陽軍區坦克第3師裝甲兵機械化團擔任排長和副連長。
  (三)
  幾經輾轉,1964年已是連職軍官的包洪彬面臨了另一個人生轉折———他所在的部隊響應國家號召,號召官兵專業支援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建設。聽說林區條件艱苦,無人前去,他當即向領導打了報告:“我可以去!”
  “我父親轉業先被分配到了四平,當時所有人都知道大興安嶺又窮又冷,沒有人愿意過來,部隊的領導征詢我父親的意見,他表示服從組織安排,答應得特別痛快,我母親沒辦法,也只能跟著過來了。”
  在包洪彬二女兒包冬麗的描述里,包洪彬的形象開始有了些許微妙的矛盾,一面對黨忠誠的軍人,一面又是嚴苛得有些不近人情的父親和丈夫。相比起家人的重重擔憂和考量,包洪彬想的卻很簡單:“黨的干部,在哪里不是干革命?”
  一家三口(當時包洪彬的長子已出生)從四平動身,一路向北,再向北,懷著“解放了新中國,更要建設好新中國”的無限憧憬,包洪彬來到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綽爾林業局。
  這一干,就是一輩子。
  此后幾十年間,“革命軍人包洪彬”變成了“林區干部包洪彬”,他忙碌的身影,先后出現在森警隊、林場、林業局機關……踏實勤奮、任勞任怨、從不爭名爭利,包洪彬把自己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林區,獻給了這片萬頃碧海。
  工作多年,無論是擔任綽爾森警隊副中隊長,還是轉業到林業局基層單位任領導職務,不徇私情,恪盡職守是包洪彬不變的風骨和堅持。單位分房子,包洪彬是最后一批;禮品無論大小,每次都會被他當場拒收。一次一位朋友趁他不在家,把禮品交給了他的妻子,他回家知道后,硬是逼著愛人把禮品還了回去;六個兒女,都是憑自己的本事上學、工作,沒有一個借著父親這棵大樹乘涼。
  在子女的印象中,父親很少談及自己參加的戰斗,也很少說起他所獲得的榮譽功績。
  包洪彬常跟子女們說:“做人要行得正,做事要盡全力。只要勤奮努力不投機取巧,在哪里都能有一方天地。”
  數十年如一日,包洪彬活得像塊磚頭,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上山打火少不了他、處理涉林糾紛少不了他、林業的管理工作少不了他……
  思索良久,包冬麗對記者說道:“沒有我父親這一輩的老革命者浴血奮斗,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原來他的很多做法我理解不了,現在也逐漸明白了。說到底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熱愛國家,對黨忠誠。”
  順著她的目光望去,那是一張包洪彬年輕時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包洪彬身著筆挺的軍裝,胸前佩戴著一枚閃亮的解放獎章,年輕又意氣風發的臉上掛著淺淺的微笑。
  那笑容,源自扎根大地,奉獻人民的喜悅,格外溫暖,又充滿力量。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要把黨的初心、黨的使命銘刻于心,這樣,人生奮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點,才有不竭的精神動力”。
  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革命斗爭中舍生忘死、不懼犧牲,和平年代支援林區、默默奉獻,包洪彬充分彰顯著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他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只因“共產黨要讓天下窮苦人過上好日子”; 他轉業后來到條件最艱苦的林區,服務一方百姓,只因“黨的干部,在哪里不是干革命?”;他數十年如一日踏實苦干,只因“解放了新中國,更要建設好新中國”……從榜樣身上汲取奮進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就一定能書寫好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美麗林區新篇章。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