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森工集團在呼和浩特舉辦《大興安嶺植物志》首發式 布小林出席并啟封
本報呼和浩特7月20日電 今天上午,內蒙古森工集團在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舉辦《大興安嶺植物志》首發式。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出席首發式并為《大興安嶺植物志》啟封。布小林參觀了大興安嶺植物標本展示,仔細了解了《大興安嶺植物志》成書過程,對編纂人員表示慰問。

自治區副主席李秉榮出席首發式并講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駐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負責人,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相關廳局、盟市有關領導出席首發式。
北京植物園首席科學家馬金雙在首發式上致辭。中國農科院草原研究所所長金軻、中國科學院沈陽生態應用研究所研究員曹偉、于景華,內蒙古大學教授趙利清、曹瑞、馬平,內蒙古林科院院長鐵牛出席首發式。
內蒙古森工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閆宏光在首發式上致辭,內蒙古森工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曹起武主持首發式,內蒙古森工集團總經濟師陳林濤出席首發式。
李秉榮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內蒙古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是我國北疆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內蒙古大興安嶺是大興安嶺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高緯度的中華水塔”,是我國重要的碳庫、水庫和生物基因庫,對于維護生物多樣性、保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李秉榮指出,植物志既是記載植物“身份”的“戶口簿”,又是全面記錄植物特征的“信息庫”。《大興安嶺植物志》的編輯出版第一次全面系統反映了大興安嶺植物區系、植物地理、植物生態和植物資源等信息,是迄今為止有關大興安嶺維管束植物最為完整的基礎資料,對于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大興安嶺植物資源以及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具有重要意義。要以此次新書發布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起點,不斷創新生態保護與區域協調發展新模式,更好提升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把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好、維護好,不斷譜寫建設亮麗內蒙古新篇章。
馬金雙在致辭中說,《大興安嶺植物志》的問世,為祖國北疆民族地區的科學文化寶庫增加了嶄新的內容,對于進一步保護利用大興安嶺野生植物資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對提高大興安嶺植物科研水平和進一步研究該區植物區系和植物地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
經營保護這片寶貴的森林資源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信息,對合理開發利用大興安嶺野生植物資源,聚焦主責主業、推動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閆宏光表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我們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意志更加堅定,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愿望更加強烈,筑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和萬里綠色長城的信心更加豪邁。希望通過本書,讓更多人了解大興安嶺,倡導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做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宣傳者、踐行者、捍衛者,以實際行動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大興安嶺植物志》共分4卷、320萬字,全景展示了大興安嶺迄今為止發現的1881種維管束植物。該書將以中文、蒙文和英文正式出版,是林業、農業、醫藥等行業開展相關研究的重要工具書。
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華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新聞社、新浪、網易等近20家各級媒體記者參加新書首發式。
森工集團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參加新書首發式。(劉洪林 包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