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據實踐雜志社1月22日消息 “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功能區10.67萬平方公里,超過我國陸地領土總面積的1%,森林覆蓋率78.39%,是我國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重點國有林區,具有打造‘兩山’實踐創新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落實‘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戰略定位的實踐基地。”在自治區政協第十二屆五次會議上,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內蒙古森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佰山提交了“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造‘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提案。
陳佰山表示,打造林區“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是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基礎保障,是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長遠需要。
“2015年,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功能區確定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是《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三區四帶’重大工程布局中‘東北森林帶’的重要區域,是全區構建‘一線一區兩帶’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總體布局中‘大興安嶺森林帶’的重要區域。”陳佰山說。
陳佰山建議,全面加強林區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構建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生態系統,建立木材儲備庫、種質資源庫、珍稀物種保護等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生態樣地,守護好自然生態,培植好綠色發展優勢。依托林區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林下經濟、林業碳匯等特色產業,培育壯大寒地冰雪經濟,打造大興安嶺地標性生態旅游目的地,打造林特產品和綠色食藥生產加工產業集群,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融合發展。保護好內蒙古大興安嶺這片綠色林海,確保森林面積、蓄積“雙增長”,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設立林草碳匯試點,打造全國最大的碳匯儲備基地和碳匯項目儲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