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環保督查不能只是一陣風,雨過地皮濕,企業要受到懲處,地方政府要有處理意見,才能給公眾一個交待
打臉,已經沒面子,仍嫌不夠,還要聽個響兒,這似乎有點不厚道??墒菍τ诃h保督查,不狠,作用不大。
這說的是過去一個多月,環保部18個督查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18個城市一季度空氣質量進行的專項督查,發現存在問題的單位企業3119家,其中一些違法排污企業死灰復燃,個別地方政府環保不作為、亂作為。
如果僅是坐在辦公室聽匯報,各地工作無疑一律是高度重視、高壓執法,一律是責任明確、嚴格追究,一律是明察暗訪、成效顯著云云??墒嵌讲橐粍诱娓?,立馬現了原形,問題一大堆,通報名單一長串,這不是在“啪啪”打那些地方的臉嗎?
百姓更關注的,是打臉之后的反響和效果。說的難聽點兒,打臉了,能不能給“聽個響兒”?
處理問題,是個“響兒”。督查是為了發現和解決問題,不能悄沒聲地過去。不是說停產了嗎,怎么還有企業加班加點?不是說都檢查過了嗎,怎么還有那么多偷排偷放?企業要受到懲處,地方環保部門要有回復,才能給公眾一個交待。
嚴肅問責,也是個“響兒”。督查發現,山西某市預警級別明顯偏低,應急響應措施明顯不足。山東某市未按規定對各區縣政府進行考核,未按規定把一些企業列入停產企業清單。不是說督查結果將被作為領導干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嗎?這類不作為、亂作為,主要責任人理應受到處理。
建立長效機制,更是個“響兒”。如果督查只是一陣風,雨過地皮濕,地方只解決查出來的問題,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督查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只有以督查和整改為契機,建立起責任明確、透明高效的查處機制,環保督查才有長久效用。長效機制建立不起來,縱使環保部三頭六臂,乃至千手觀音,也忙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