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參加全國人大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林業廳廳長鄧三龍,在談論森林康養業時說道:“好空氣、森林造,壞空氣、森林克”。這句話,形象地說出了森林對于改善空氣質量的作用。
“好空氣、森林造”,說的是森林環境,能產生良好的空氣質量。人們到森林里散步或游覽,都會有一種空氣清新的感覺,尤其在雨后,這種感覺就會更加明顯。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空氣負離子在起作用。空氣負離子被譽為“空氣維生素”,能提高人的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還能調節人的情緒。研究表明,空氣負離子達到每立方厘米1500個以上時,就會對人體健康產生積極作用,空氣的“味道”也會讓人心曠神怡。在森林等植被密度高或有湖泊河流的地方,空氣負離子就偏高,人的呼吸就會感到舒服,而在一般的辦公場所或者城市街道,空氣負離子則比較低,人的呼吸感覺也會差些。在森林密度高、面積大的地方,空氣負離子甚至會達到每立方厘米上萬個甚至幾萬個。因此,在人們越來越渴望呼吸清新空氣的今天,到森林場所“森呼吸”,成為人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一種休憩度假時尚。市場上也出現了空氣產品——“森林空氣罐頭”。
“壞空氣、森林克”,說的是森林能改善較差的空氣質量。森林改善空氣質量,一方面是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空氣氧氣濃度,因此森林也被譽為“制氧機”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人也把森林場所稱作“森林氧吧”。這也是森林、植物的基本特性。另一方面,森林具有非常好的吸塵、滯塵作用。樹木的葉片有絨毛,能分泌粘液,因此能吸附空氣中的塵埃。最近,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重大項目——“森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調控功能與技術研究”發布的科研成果顯示,2014年-2016年的3年間,北京市城六區園林綠化植物年均滯塵量為9800噸左右,其中細顆粒物滯塵量為100噸左右、粗顆粒物滯塵量為1200噸左右、大顆粒物滯塵量為8500噸左右,相當于增加15個滿足2級空氣質量的天數。研究還指出了不同樹種滯塵作用不同。針葉樹種的滯塵能力高于闊葉樹種,滯塵能力較強的樹種為雪松、白皮松、油松、圓柏、側柏、欒樹、丁香、山桃、刺槐等。這對氣候相對干燥、空氣塵埃相對多的北方,是一個福音。此外,一些樹種如柳杉、楓樹、丁香等還對有害有毒氣體有一定的抗性和除毒能力。
森林植被還有一個重要價值,就是能向空氣中釋放“植物精氣”。植物精氣有的有明顯氣味,人可以感受到,有的則沒有氣味。最明顯的,就是我們通常聞到的一些樹木的芳香氣味——如丁香淡淡的清香。植物精氣多種多樣,對人體的益處也多種多樣。植物精氣對呼吸系統、心臟血管系統以及神經系統等疾病有醫療輔助甚至醫療作用。植物精氣主要通過呼吸和皮膚表皮等進入人體,對治療呼吸道疾病效果顯著。很多國家和地區開展的“森林浴”“森林醫院”等森林休憩療養活動,就是利用了植物精氣有助于人們身體健康的功能。
實施藍天工程,建設健康中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森林將發揮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場所,如中國上千個國家森林公園,也是人們呼吸清新空氣的好去處。(來源: 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