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敖東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聯合指導,內蒙古、廣東、廣西、陜西、甘肅等省區委網信辦和央視網共同主辦的“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主題活動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啟動。
這次活動是為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圍繞自然之美、生態之美、生命之美,鮮活講述美麗中國故事,生動彰顯綠色中國、發展中國、奮進中國的蓬勃生機與活力。媒體團將多形態、全媒體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展現森林茂密、草原茂盛、河湖清澈、空氣清新的美麗中國。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當前,我國已經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必須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突出問題,實施專項治理,抓緊補齊生態系統的短板。呼倫湖是內蒙古第一大湖、中國第五大湖,它宛如碧玉鑲嵌在青翠草原,用一池碧水滋潤著茫茫草原,佑護著萬千生靈的生息繁衍。為了保護這片碧水,呼倫貝爾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通過環湖沙化土地治理、草地退化治理等工程項目,呼倫湖流域水質穩步向好、生物多樣性指標明顯改善。數據顯示,呼倫湖水量保持在合理區間,水面面積為2237.8平方公里,水量達135.1億立方米,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良好的生態環境關系每個地區、每個行業、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林草行業形成了映襯時代價值和紅色傳承的塞罕壩精神、右玉精神等,涌現出了王有德、廷·巴特爾等一批事跡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新巴爾虎右旗阿拉坦額莫勒鎮東廟嘎查巴特爾夫婦也是其中的代表。有著50余年黨齡的老黨員巴特爾和愛人在近14年的時間中,在呼倫湖畔種下3000多棵樹木,種植面積達40畝,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我們要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加強生態環境文明宣傳教育,強化公民環境意識,鼓勵和引導環保組織和公眾參與環境保護行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呼倫貝爾農墾特泥河農牧場始終堅持“保護、發展、穩定”并重原則,把特色有機肥助推農業生態循環、生態草牧業打造牧業發展新格局、建設綠化帶提升造林水平等多元產業聯結在一起,建立了緊密的互生共贏生態關系圈,激發了農牧場的發展活力。“非知之難,行之惟難。”知行合一,貴在行動。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生態治理全過程,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據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