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十八屆六中全會表明了中共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決心,開創了黨的建設新格局和新境界,也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更加系統地提升到新的高度。
突出領導核心 順應黨心民心
“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提出,是我們黨95年奮斗歷程的深刻昭示,是我們黨3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總結,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四個意識”是統一思想、凝聚意志、匯合力量的強大武器。
十八屆六中全會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式寫入會議公報。這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根本保證,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迫切需要,順應了黨心民心軍心。明確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對全黨團結一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對保證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健全黨內規章 反腐標本兼治
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這是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一個重大安排。兩個文件既繼承了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制度規定,發揚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又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生動實踐。反腐敗斗爭既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六中全會聚焦從嚴治黨、制度治黨,有助于將制度籠子越扎越緊密,讓從嚴治黨有“章”可循,從而真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由外而內、從現象到本質,從“治標”向“治本”的實質性飛躍。
以對黨忠誠的信念從“根”上把監督責任落實好
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協同工作不越位。紀委在黨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黨委作為企業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領導者、執行者和推動者。因此,紀委要當好參謀和助手,協助黨委把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牢牢扛在肩上,推動將黨風廉政建設融入企業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同步實施。
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廣泛參與不缺位。紀檢監察機關既不能大包大攬,也不能撒手不管,而是要監督到位、不缺位。要根據上級紀委和本級黨委的工作部署,明確年度工作項目,按照職能職責進行責任分解,明確每項工作任務的責任單位、責任方式、工作目標、工作措施、完成時間。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要廣泛運用跟蹤督查、重點核查、明察暗訪等方式方法,強化監督和指導,督促相關單位和人員正確履職。
發揮督促檢查作用,主動工作不錯位。紀檢監察機關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而要始終坐穩裁判席,不能走到運動員位置上去。對于屬于職能部門的事不能由紀檢監察機關來做,要充分信任職能部門,把責、權、利都交給職能部門,把自己從繁雜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抓好監督。此外,紀委不能借口強化監督而插手干預職能部門工作,而應做到:職責內的要強化,監督到位;職責外的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說的不說,更不能替人說情打招呼,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監督實效。
以敢于擔當的行動從“全”上把監督責任覆蓋好
緊扣“龍頭”,強化督促檢查。紀委要緊扣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這個“龍頭”,開展經常性監督檢查,督促各級黨組織認真落實主體責任,督促黨委班子成員認真落實“一崗雙責”,監督“不落實的事”、嚴查“不落實的人”,對不作為的嚴厲問責、對亂作為的嚴肅懲治、對慢作為的限期整改,以問責管理干部、教育干部、監督干部,規范干部的用權行為。
盯緊“苗頭”,強化作風監督。紀檢監察機關要按照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的要求,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和“四風”方面的問題既善于監督、善于發現,又敢于瞪眼、敢于紅臉,不斷提高執紀監督的實效性、震懾力,營造不想、不能、不敢搞“四風”的氛圍,兌現承諾、取信于民。
看好“前頭”,強化全程監督。要堅決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反腐倡廉各項工作融入林區深化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和政策措施之中,圍繞落實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圍繞落實改革的重大舉措,加強監督檢查,做到互相促進,互相發展,相得益彰。對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案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攥緊“拳頭”,強化案件查辦。要堅持有案必查,攥緊拳頭打出去。要將力量向辦案傾斜,集中優勢兵力打好“殲滅戰”;對于腐敗問題,抓大不放小,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要能在查辦案件中尋找帶有普遍性的腐敗問題規律,根據研判來主動出擊。(金河森工公司(林業局)紀委書記 魯占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