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文潔若: 也要寫到不能拿筆那一天

劉雪婷
2017-01-10
5108

第一次,是因為89歲的她為丈夫蕭乾編的文集 《文章皆歲月》出版,又逢北京閱讀季,主辦方請她講講和蕭乾讀書的事兒。借了這個由頭,就冒冒失失登門采訪了。臨走,她翻出一堆照片,“都拿去,看看有沒有你們能用的”———好像一點也不戒備陌生人會順手牽羊。

第二次,是報道出來后,去她家歸還那些珍貴的老照片,順便把報紙帶過去。她看了報道,挺高興。又拜托道:“有個事你方便時給澄清一下,現在都說蕭乾是二戰時歐洲戰場唯一的中國記者,不是的,還有好幾個,這不能弄錯。”

第三次也是最近一次,拜望之余,也把晚報攝影記者為她專門拍的照片洗出來帶去。她是個很喜歡照片的人,用好多盒子來裝它們,好像從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里,才能看得見也藏得住時間。

最初采訪時,難免懷了一份對于“名家”的敬畏和忐忑心情,幾次接近之后,才愈來愈發現她其實更像個鄰家老奶奶,喜歡說話,挺愛和人打交道。打電話給她,隨時都可以過去拜訪,她并不怎么盤問你的姓名、身份和緣由,來者不拒似的,永遠爽快地答應:“來來,我在家呢,你知道我家怎么走吧?”

三十三載

“后樂齋”中攀書山

文潔若的家,在木樨地的一套老房子里,離地鐵很近。自從1983年搬到這里,她和蕭乾先生在這兒共同生活了16年,蕭乾先生去世后,她自己在這兒住了17年,加起來有33年。每次去她家,這里都擠滿了人,有采訪的、組稿的、敘舊的、查資料的、聯系贈書的,絡繹不絕。

這個家相當來之不易,是當年落實政策后分的。在此之前,他們的“家”曾是一個被堵住兩頭的門洞,在那里住了十年;再往前,他們原來的三間房曾被收走,兩人過了一段“沒家”的生活。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她和蕭乾為這個新家起名“后樂齋”,化用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后來,她還專門把這句話寫成一幅字裱了起來,端端正正豎在桌子上。有人為她拍照時,她一定要站在這幅字旁邊。她的字很有些特色,不像別的名人墨寶那樣龍飛鳳舞,總是一筆一畫,帶著一些小孩子式的稚拙。蕭乾曾對她說,就喜歡她那小孩子一樣的字。

89歲的文潔若仍是一個人住在這里。兩個孩子都在國外,她也沒請保姆,吃飯都是自己弄。時間在“后樂齋”里好像是靜的:蕭乾在時,他們一起讀書、寫作、翻譯大部頭的《尤利西斯》;蕭乾不在了,她仍然毫不懈怠,寫文章、譯書編書,成為“中國翻譯日本文學最多的人”。33年,一如既往。

八十九歲

老太太仍像女學生

見到文潔若的人,一定會驚訝于她的“年輕”。89歲的老人,耳不聾眼不花,腦子也極清明,說起什么都知道。她走路不要人扶,雖然因為骨質疏松有些駝背,但拄著拐杖,小碎步邁得利索。她喜歡拍照,照相時,一定要換一件正式衣服,還要找到濃密蓬松的假發,對著鏡子戴好。去年初夏第一次見她時,她甚至戴著一條珍珠項鏈,胸前別著清華校徽,穿了一件挺時髦的連衣裙,腳上則是一雙中長的靴子,精神頭兒足得像是剛從校門里走出來的女學生。

文潔若不用手機,也極少看電視。她訂了很多報紙,每天都會去信箱拿上來。座椅旁則安放著一臺座機,一伸手就夠得到。報紙和電話,就是她和世界聯系的渠道。她每天都認真看報紙,重要的內容都做了標記。

她喜歡和來人一起看照片,從柜子里抱出來,一盒一盒,一張一張,指點著那些合影的文化名人,也會對每張上面分屬各個年齡段的自己做出點評,“這張好看”或是“這張不好看”。

筆耕不輟“我的樂趣就是工作”

文潔若說,和蕭乾一起翻譯《尤利西斯》的日子,是她最快樂的時光,兩個人那時勁兒很足,一天能翻譯十幾個小時,還有分工———“我管‘信’,他管‘達雅’”。

眼看快到年底,對她也并沒什么影響。像往常一樣,她準備一個人過年,不打算到哪兒去,也不打算叫國外的孩子們回來。“一個人才好呢,可以安安靜靜工作。我的樂趣就是工作。我不會老年癡呆的,因為我一直在工作。”

她說,蕭乾在后樂齋里做到了“寫到不能拿筆的那一天”,她也要這樣。她是很有信心的。至于物質生活,她沒有太考慮,簡樸得甚至能忽略不計。她坦承自己在工作之外,也沒別的興趣愛好。別人送來盆花讓她養著怡情,她又都一一送出去了:“放我這兒肯定就死了。”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