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讀葉梅著《美卿:一個中國女子的創業奇跡》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環境下,那些從事實體物品生產和商品流通運營的企業家,時常會成為舞臺的主角,會成為在社會上呼風喚雨的人物。所以,這些在物質產品生產和流通領域的風云人物,也時常會成為社會關注的對象。
葉梅是以小說、散文寫作聞名當今文壇的女作家。豐碩的小說、散文創作成果,足以證明其立世的價值。這一次,她卻以一本名為《美卿——一個中國女子的創業奇跡》的紀實文學和讀者見面了。如今,書寫企業家和各類經濟人物的作品很多,或寫其產品定位和生產制造過程、或寫其經營創新理念策略、或寫其市場營銷成功經驗、或寫其失敗和成功的悲情與歡樂等等,繽紛而蕪雜,熱鬧而清寂。葉梅在這樣的情勢時,走近一個女企業家的人生,她又當如何展開自己的書寫呢!在仔細地閱讀了這部追蹤觀察、理解審視以翟美卿、劉志強為核心的香江企業集團的紀實文學作品之后,這才真切地感到,葉梅這次出手的不同尋常和獨到個性。也感覺到文學家在與企業家接觸以及融匯表達的過程中應該保持的立場與選擇。
翟美卿確實是一個奇跡的創造者。她從一個飯店的洗碗工開始進入社會,后來又歷經賣牛仔褲、賣床墊、開家具商場、到房地產開發、到金屬制造等,經歷百般風險奮斗,曲折艱難,后來逐步壯大成為一個擁有巨量資產的現代企業集團——香江集團的總裁。翟美卿的人生豐富多彩,事業輝煌燦爛。但她卻是一位雖然年輕,可非常明晰自己的來路和應當繼續走去方向的企業家。翟美卿說:“我們踩著的所有點,其實都是改革開放的路徑。”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和社會環境為其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機會與舞臺。因此,她沒有一些企業家的自以為是,只把已經獲得的財富看成是自己才能的結果;她沒有一些企業家那樣的任性,將巨量的財富只看成自己的私產,隨意的揮霍;她也沒有像一些企業家那樣,只知道拼命地追求財富額的增多,而不知道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等。是的,在年輕時經歷了貧窮和艱難的翟美卿,開始的時候,她也是不顧流汗甚至流血(曾在北京郊區租住房被盜賊用刀刺傷),非常辛苦地通過正常勞動,合法經營為自己和家人擁有房子、車子和票子,這些曾經是她的夢想和目標而努力奮斗。可這些夢想和目標都已經實現的時候,她卻似乎失去了“動力”。賺到更多的錢似乎不很必要!竟然有些失去目標和動力了。可自己才30歲,人生總不能就此停步!恰在這個時候,翟美卿遇到了正在為傳承祖國文化而缺乏資金支持的陳健、陶白莉夫婦。好像就在突然之間,翟美卿找到了自己新的夢想和目標。她說:“一個人的聰明才智不僅是為自己掙一點錢,更大的快樂一定是帶給更多人的快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個非常寬廣的世界和寬闊的道路就此在翟美卿,在香江集團的腳下展開。
于是,“辦好企業,回報社會”這樣的企業宗旨明確地提出了;為文化項目捐贈支持,為貧困地區學校修建捐資,為貧困弱勢人員提供幫助等活動健康地開展起來了。早在2005年,翟美卿就主動發起并“建立了中國第一家‘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首次注資5000萬人民幣”。這是中國第一家非公社會救助基金會,自然也是投向中國社會的一顆溫暖熾熱的大愛之心和誠摯情懷。截止2015年,香江集團已累計向社會各種對象捐款10億多元。他們自覺地承擔社會責任,自覺地將創業和慈善變為一種時尚,甚至變成一種習慣和追求,并很大程度地將其上升為道德信仰的行動,使翟美卿、劉志強及香江集團成為一個現代企業集團的特例。因此,比較起翟美卿依靠自己的適時處變能力,依靠自己的聰慧和堅韌開拓精神,依靠科學的企業管理和運籌設計等創造的大量物質財富來,這種擁有社會擔當和高尚純粹的社會救助行動,似乎更加的個性和特別,在當今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十分有“奇跡”般的表現,當然也非常的令人欽佩和感動。
葉梅的紀實文學《美卿——一個中國女子的創業奇跡》,在翟美卿人生經歷線性地軌跡上深入,在她很多的遭遇、創業、奮斗和開拓升華的故事中展開,作品質樸生動,如行云流水,富有社會背景影像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很好地描述了對象的堅韌性格和寬廣柔軟的心理情懷。這部作品突出的地方還在于,作者既沒有被企業家繁冗的創業進程現象所纏繞,也沒有被強大的書寫對象所影響,而自始至終有一種冷靜沉穩的觀察理解和感受認識的主觀狀態。作品沒有人們曾經見到過的某些此類作品會有的那種媚態,那種幾乎放棄原則的因循俯就姿態,簡單地將作品變成了企業宣傳,變成了廉價的推廣。也許是葉梅具有很好的文學語言訓練和表達經驗,所以,她很會捕捉生動的細節故事和傳達事件進程,并使之在一種頗有敘述把控力的范圍開展。作品內容豐富,但不零碎,不滯膩,也不虛浮和人為的浩蕩,顯得有筋骨,有情懷、有理性,就像一個成熟的女性,有獨特的寧靜氣質風度和厚重的美。
積極熱情地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肯定不只是香江集團一家。但是作為一家私營經濟體,翟美卿能夠很早,很自覺和很經常地將社會救助當成一種夢想和道德信仰去落實,卻不是很多的。在我們這個社會慈善救助明顯需要加強的生活環境,對貧弱對象還有許多的冷漠、觀望和放棄現象,這是令人失望和怨尤的。如果作者在肯定翟美卿和她的香江集團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熱情扶持救助貧弱的同時,對很多借助社會環境獲取了財富,卻時常為富不仁,缺少社會擔當的現象有稍多一些的分析批判,那么,作品的社會影響作用或許會有加強與擴展。獨善其身,盡管很好。但兼濟天下,是更加需要提倡的一種精神和行動。(李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