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前幾日,有幸拜讀了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的作品《瓦爾登湖》。這是一本安靜、自然、幽遠、寂寞的書,它為我除去了躁動的塵埃,披上了自然的清新。就像書中序言所寫的:“《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只有當你的心靜下來的時候,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那份靜謐。
這本創作于19世紀中葉的作品是特殊的,在那個資本主義飛速發展的時期,人心浮動,人們向往金錢、追逐利益。而在這個特殊的大背景下,畢業于哈佛大學的梭羅,只身一人去往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踏上了心靈的旅程。他在這里渡過了兩年兩個月零兩天的獨居生活。記錄了從春到冬的一輪風景,用一種簡樸的方式,還原了生活最原始的狀態。作為一名現代人,我一直堅信人應該是群居動物,真的很難想象,這一段時間梭羅是如何生活的。在一個杳無人煙的地方,一座小木屋、一張小床、一個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如此簡單的陳設,僅僅憑借著對自然的一腔熱愛,他完成了偉大的實踐,完成了對自然的追求,完成了這本杰作,怪不得后人稱他為“自然隨筆的創始者”。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閑暇的余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后,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升直到艷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羅記錄了很多很多,這些文字就像是瓦爾登湖的那蔚藍的湖水,讓人忍不住沉浸,心靈被一點一點的洗滌,靈魂被一點一點的安靜。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簡單而又芳香撲鼻,雖然短暫卻又意蘊深遠。我想一個智者、一個君子大概就是如此吧,就像諸葛亮的《戒子篇》中所寫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盡管現在的我們無法像梭羅那樣去過孤寂的山林生活,甚至我們都不知道瓦爾登湖在哪里?不知道那是怎樣一個湖,不知道它今天是否依舊美麗。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里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凈化! □沈鑫彤
林海日報社主辦林海日報國內統一刊號:CN15-0074林海日報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