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力量》以豐富的歷史素材、權威的學術觀點,通過深入全面的發掘與展現,通過“文明根脈”“精神底色”“歷史之輪”“書寫人生”“全民閱讀”五個部分的闡述,還原了人類通過書籍積淀進化和改變命運的文明史詩?!蹲x書的力量》所貫穿的,是燦爛輝煌的人類文明。正是因為有了文字,有了紙張,有了印刷術,人類文明才得以傳承、流轉、繁衍、通達。《讀書的力量》以先賢達人的思維,將人類文明穿針引線,對人類文明進行著智慧的解讀。
費孝通的記憶中,在他童年的時候,他八十歲高齡的祖母總是帶著他在巷弄里撿拾書有字符的紙片,再恭敬地置于爐火中燒掉,以免受人踐踏。為什么要敬惜字紙?因為它們記錄著歷史,傳播著文化,刻印著人類文明的密碼,蘊藏著改天換地的神奇力量。
火為人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護,拓展了生活空間,成為人類文明的開端。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的智慧只能靠結繩記事或口口相傳的方式來傳承,這樣流傳下來的東西是多么有限。因為缺少文字的有效傳承,無數人類的聰明才智流逝于時間的長河之中。
終于有這么一天,迎來了人類的靈光閃現: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于是,有了文字。因為有了文字,“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異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文字自誕生之初,就有了像圖騰、像神一樣的神秘性和權威感。造字的倉頡,也成為根植于人類內心深處的文明力量。
由甲骨、鐘鼎、竹木牘到紙張,由手抄、雕版到活字印刷,在文字承載的媒介和傳播的方式經過漫長的演變之后,人類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書,將原有的智慧有效地傳承下去。文字的積淀和傳承,給人類文明奠定了越來越豐厚的文明基石。相對古代人類而言,現代人類,又該有多少“學富五車”的有識之士?。空缧ぴ迫逅裕?ldquo;紙張和印刷術,全方位改造了中國文化。”
在文字、紙張和印刷在同一時空不期而遇時,現代意義上的書籍便橫空出世,肩負起傳承文明的巨大使命。而讀書,讓后來者接收著人類自身傳承下來的最系統、最智慧、最優秀的信息。當然,讀書因人而異,有的人善于讀書,就像一個善于攝取營養的人一樣。成功的人,往往不是讀書讀得最多的人,而是善于讀書,讀好書的人。關于讀書,培根說:“有些書需要品嘗,有些書可以吞咽,有些書則需要細嚼。”
《讀書的力量》這本書,封面上有這樣一段表達:如果將人類的300萬年壓縮成24小時,那么,書籍伴隨人類還不足3分鐘。但就在這短短的3分鐘,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文明進入了快車道,可謂“換了人間”。這,正是緣于讀書的力量。
《讀書的力量》本身,是一場探索人類閱讀文明的發現之旅,是對人類文明的匠心梳理。而讀書,是一個民族復興、持續發展,最為基礎、最為關鍵的力量。讀書,不僅關系到個人修為,還將決定一個人的最終高度,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和立于世界之林所應具備的競爭能力。(程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