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漿果類
越橘
別名:紅豆、牙疙瘩鑒別特征:杜鵑花科越橘屬常綠矮小灌木。單葉互生,葉革質,葉片倒卵形,先端純或圓形或微凹,基部楔形、上面暗綠色,有光澤,下面色淺、散生腺點;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鐘狀,花柱稍超出花冠。漿果球形,直徑5—10毫米,鮮紅色?;ㄆ?—7月,果期8—9月。果實不易脫落,掛果期長達8月。生境:耐陰性小灌木,常見于針葉林下,喜生于排水良好,濕潤適中或稍濕的土壤上,為劃分林型的主要植物之一。
分布:林區(qū)各地均有分布,以林區(qū)北部、東部、西部分布較多,資源蘊藏量大。
經濟價值:果實可釀果酒,是林區(qū)最好釀酒原料之一。如用越橘果實釀造的“萬山利口”果酒和“興安牌”紅豆果酒以口味純正,營養(yǎng)豐富,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污染而著稱,分獲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食品博覽會銀獎和銅獎。果實清香多汁,酸甜可口,可鮮食,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有機酸等,也可做果醬、果汁、果茶、飲料。據測定,每百克鮮品含蛋白質2.16克,脂肪0.16克,碳水化合物5.7克,維生素C12毫克,果酸2.2克,紅色素69.25毫克,還含有還原糖6.2%、蔗糖0.6%、總糖0.8%、有機酸22%。越橘葉含熊果甙、熊果酸等多種成分,可入藥,主治尿道炎等癥。越橘的葉經加工亦可代茶用。
(張重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