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別名:蜇麻菜、蝎子草。
鑒別特征:蕁麻科蕁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密被短柔毛與疏生螫毛。莖直立,高40—150厘米,通常單一或稍分枝,四棱形。葉對生,矩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狹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寬心形,邊緣具粗鋸齒,齒端銳尖,上面綠色,密布點狀鐘乳體,下面淡綠色,主脈3。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在莖上部葉腋叢生,穗狀;花密集成簇,斷續著生;花黃綠色;瘦果。
生境:生于河岸濕草地、小河兩旁、房屋附近。
分布:林區各地廣泛分布。資源蘊藏量大。
經濟價值:嫩莖葉可食。焯一下,炒菜、做湯、涼拌均可。以做湯最佳,味道鮮美可口。每百克鮮品含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15克、維生素B20.09克、維生素C98毫克。
采集和貯存:每年5—6月采集。開水焯一下,曬干菜或鹽漬貯存。林區麻葉蕁麻(Ur t i cacanna bi na)和寬葉蕁麻(Urt i cal a et evi r ens)具有同等食用價值。
麻葉蕁麻與本種主要區別:葉掌狀
三深裂或三全裂,裂片再成缺刻狀羽狀分裂。寬葉蕁麻與本種主要區別:葉片卵形、寬卵形或寬橢圓狀卵形,稀卵狀披針形;雌雄同株。
(張重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