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別名:婆婆丁、黃花地丁、黃狗頭、白鼓丁。
鑒別特征: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長圓狀倒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外層全緣或邊緣波狀,向內層邊緣具不整齊牙齒或淺裂至深裂,基部狹成短柄,先端鈍,兩面疏被蛛絲狀毛或無毛。花葶數個,與葉近等長,中下部疏被柔毛或無毛,上部密被蛛絲狀綿毛;總苞片3層,外層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背部密被白色長柔毛,背部先端具大角狀突起,內層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背部先端具小角狀突起;舌狀花黃色。瘦果長圓形。
生境:生于濕草地、路旁、撂荒地、農地邊、人家附近。
分布:林區各地均有分布。
經濟價值:幼苗、嫩莖葉、根可食。生品直接蘸醬吃最佳,也可焯一下做涼拌菜、做湯、燉菜、漬醬菜。每百克嫩葉含水分84克、蛋白質4.8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5克、粗纖維2.1克、灰分3.1克、熱量205.02千焦耳、鈣216毫克、磷93毫克、鐵10.2毫克、胡蘿卜素7.35毫克、維生素B10.03毫克、維生素B20.39毫克、維生素pp1.9毫克、維生素C47毫克。每克干品含鉀41.0毫克、鈣12.1毫克、鎂4.26毫克、磷3.97毫克、鈉0.29毫克、鐵233微克、錳39微克、鋅44微克、銅14微克。本種既是傳統山野菜,又是保健食品,中醫認為它味苦、甘,性寒,是清熱解毒的傳統中藥,也是重要的消炎健胃藥及治療膽囊炎良藥。
采集和貯存:一年春、夏、秋三季均可采集,以早春至夏初采集最佳,9—10月采挖根,曬干。一般采用干燥、冷凍或鹽漬貯存。林區蒲公英同其他11種蒲公英具有同等食用價值。
(張重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