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十、活血化瘀藥
(二)活血調經藥
2、益母草Leonur us j aponi cus
藥材名:益母草
別名:益母蒿、益母艾
鑒別特征:唇形科益母草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莖直立,鈍四棱形,有倒向糙伏毛。葉形變化較大,莖下部葉卵形,基部寬楔形,掌狀3裂,裂片矩圓狀卵形;中部葉菱形,基部狹楔形,掌狀3半裂或3深裂,裂片矩圓狀披針形;花序上部的苞葉呈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全緣或具稀少缺刻。輪傘花序腋生,多花密集,圓球形,小苞片刺狀;無花梗。花萼管狀鐘形,外面貼生微柔毛,齒5。花冠粉紅至淡紫紅色。小堅果矩圓狀三棱形。
生境:生于居民區附近、撂荒地、路旁、農地旁。
分布:林區各地均勻分布。
藥用價值:地上部分入藥,具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瘡瘍腫毒;種子入藥稱“充蔚子”,具有調經活血、疏風清熱、清肝明目的功效;用于月經不調、崩中帶下、產后淤血作痛、肝熱頭痛、目赤腫痛、睛生翳膜。
采收加工:夏季生長茂盛花未全開時采收地上部分切段,曬干,秋季采集種子。
(張重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