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報走基層融媒體采訪組記者 包文君 李鵬飛 通訊員 王歡 張洪生
臨近年關,在克一河森工公司,紅彤彤的燈籠高高掛起,路旁的云杉被白雪輕柔地包裹著,構成了一幅色彩鮮明的冬日畫卷,為這片土地增添了幾分溫馨與祥和。
在公司黨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編辦副主任馬勝旺的辦公桌上,一本《克一河森工公司組織機構編制》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你看這張,是我們應急事務中心組織架構圖:黨總支書記張效柱,副主任王毅,戰斗一班班長劉長江,戰斗一班共19人……”馬勝旺翻開這本編制手冊,從機關總部到基層單位、從公司領導到生產作業工隊職工,清晰明確地羅列了每個崗位和在崗職工,組織架構一目了然。
2024年,公司大刀闊斧地推進改革,將原有的14個部門整合至13個,20個基層單位精簡至12個。科職人員從120人精簡至101人,一般管理人員由532人削減至219人。公司內部管理流程得到簡化,決策速度與運營效率有了明顯提升。
創新人才選拔機制,變“伯樂相馬”為“賽場賽馬”。針對84個空缺和涉及改革的科職崗位,公司全面實施競爭上崗,132名職工報名。一批年輕干部嶄露頭角,產業發展中心副書記、工會主席康焱就是其中之一。“競爭上崗為我提供了成長成才的平臺,讓我能夠盡情施展‘拳腳’。”談及此,康焱的眼中閃爍著光芒,那是對干事創業抑制不住的澎湃激情。馬勝旺說:“這次的科職人員調整和競爭上崗,我們從年齡結構上充分考慮,現在基層單位領導班子都有‘80’后。”如今,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員隊伍正在為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記者了解到,《克一河森工公司組織機構編制》組織架構圖中的崗位數量和層級雖然已經明確固定,但人員卻可以動態調配。根據從事崗位的變化,其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會產生相應變化。組織架構優化調整后,霍都奇森林管護中心的職能定位是負責公司所在地周邊20公里范圍內的近山管護工作,屬于二類單位。因此,大部分年齡偏大、無法從事生產經營工作的工勤技能人員被調整到了這里。“二類單位職工年崗位工資要比一類單位職工少1500元左右,有些職工找我們商量,能不能也參與到生產經營工作中。”霍都奇森林管護中心主任王欣告訴記者,先后有18名職工主動請纓,組建了森林經營生產組,承擔造林、森林撫育等工作。在2024年的秋整地工作中,他們的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均按一類崗位計算發放,平均每人增收5000元左右,職工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在應急事務中心采訪期間,記者見到了戰斗四班53歲的撲火隊員張寶慶和58歲的劉占海,他們結伴來到副主任宋兆雙的辦公室,申請參加森林撫育工作。“年初,我們在職工技能拓展中心粉碎木耳菌袋原料,春天到金河森工公司異地遠征造林,夏天在食用菌基地干活,秋天又去金河異地造林場地整地,今年我們得多掙一萬多塊。現在參與到森林撫育工作中,我們還能再多掙點。”張寶慶和記者攀談起來。
“像他倆全年各項生產經營工作全都參與的職工,不僅可以掙到相應的計件工資,還可以掙到專門向‘苦臟累險’崗位傾斜的重點績效工資。”宋兆雙告訴記者,經過測算,重點績效工資為每人每月340元,而這340元并非輕易可得,“出工不出力者”根本無緣。
一直以來,食用菌產業都是克一河森工公司的傳統優勢產業。隨著職工技能拓展中心食用菌菌包生產線的順利投產,這一產業更是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職工開辟了一條增收之路。年初,是林業生產經營工作的閑暇時節,卻是食用菌菌包生產最忙碌的時候。去年參與到這項工作中的職工,每人增加了6000至10000元不等的收入。這實實在在的收益讓職工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公司改革發展帶來的紅利。
“以產業發展為基礎,以深化改革為手段,通過崗位、工資和績效的動態調整,能夠形成一個良性的激勵循環,充分調動職工靠勞動掙錢的積極性。”克一河森工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于洪奎告訴記者,全體職工能夠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身價值,企業才能夠不斷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