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報訊(通訊員 孫志欣)近日,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有關單位溝通協調,在中俄邊境線附近成功開設8處“野生動物綠色通道”,為野生動物的通行、飲水、舔食鹽堿和保護等活動提供更便利、更安全的條件。
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西麓,總面積12.45萬公頃,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區西部與俄羅斯相連,邊境線有110余公里。生活在這里的駝鹿、馬鹿、狍子、狼、野豬等野生動物,為了繁衍生息和追逐水草的需要,每年往返于中國內蒙古和俄羅斯之間,但邊境線上布設的鐵絲網阻礙了部分野生動物種群的順利通行,導致它們難以尋找食物和水源,物種繁衍交流受到影響。
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研學監測部部長孫書國介紹,邊境地區建起鐵絲網,有效阻擋了家畜和抵邊人員,但也影響了野生動物正常通行,由于保護區地理位置特殊,部分區域位于邊境線上,日常巡護中經常發現野生動物強行穿過鐵絲網,導致鐵絲網受損、野生動物受傷等情況。
為了開辟野生動物通道,去年以來,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通過實地勘察、監測和數據分析等科學手段,對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活動路線、偏好及棲息地狀況進行詳細研究。經過精準識別,確定了野生動物活動的重點位置和穿越邊境線鐵絲網的路徑,并精準定位。同時,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達成共識,結合管控實際和野生動物活動規律,在野生動物經常通過的主要地段,開設8處5米寬的野生動物專用通道。
“8處‘綠色通道’成功開辟,確保野生動物在活動過程中擁有安全、暢通的生態通道,并為后續開展科研監測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孫書國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加強巡護頻次和力度,提高防控的科技含量,繼續與有關單位溝通協調,擴大“野生動物綠色通道”范圍。同時,將結合保護區野生動物分布特點、動物類型、穿行方式、生活習性等因素,科學制定野生動物保護、巡護措施,有效維護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