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丁一
興安三月,厚厚的積雪依舊覆蓋著廣袤的林海。在這片銀裝素裹的森林中,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雄鷹”綜合巡護隊的12名隊員,迎著寒風,在冰雪之上艱難跋涉。他們用堅實的足跡丈量著山林的每一寸土地,用赤子之心守護著這片生態凈土的安寧。
近日,隊員們沿著野生動物留下的足跡,記錄它們的活動軌跡,分析它們的生存狀況。在白樺林檢查站附近,隊員們發現了一只翅膀受傷、奄奄一息的鳳頭蜂鷹,小心翼翼地將它帶回野生動物救護站,精心照料。經過悉心呵護,鳳頭蜂鷹逐漸恢復健康,重返山林。看著它振翅高飛的那一刻,隊員們的心中滿是欣慰,因為他們又為這片山林增添了一份生機。
巡護隊隊長王亞民介紹說:“去年入冬以來,我們已累計清除盜獵陷阱獸套2處,成功救助受傷野生動物1只,并通過紅外相機捕捉到原麝、駝鹿、狼等珍稀物種的活動影像。”數字的背后,是隊員們在齊膝深的積雪中艱難跋涉換來的成果。
每天天空剛剛泛起魚肚白時,隊員們便背負著GPS定位儀、相機、無人機等裝備踏上征程。他們沿著動物足跡與倒伏的落葉松行進,既要警惕冰裂縫與暴風雪的突然襲擊,又要防范野生動物的意外侵擾。盡管棉鞋被雪水浸透,眉目結滿冰碴,可大家依然保持著嚴謹的工作態度,逐一排查盜獵痕跡、精準記錄生態數據、用相機拍攝動物活動軌跡、用無人機掃描隱蔽角落。
比自然環境更嚴峻的,是精神上的考驗。在與世隔絕的林海中,隊員們每天與風雪為伍,與星月做伴,寒冷、孤獨充斥著大家的內心。但當看到救助的野生動物重返自然,或是相機捕捉到瀕危物種的珍貴畫面,所有的艱辛都化作眼底的欣慰。“當看到那些靈動的生命在山林中自由奔跑,我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隊員薛磊說。
從晨光熹微到暮色蒼茫,“雄鷹”們的足跡踏遍保護區的每一處角落。這支平均年齡29歲的隊伍,用熱血融化冰雪,用忠誠鑄就綠色長城。如今,保護區內盜獵案件逐年下降,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穩步回升。這抹流動在冰雪之上的堅毅身影,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生態衛士的使命擔當。
青山巍峨,冰雪退卻,而“雄鷹”們的腳步始終堅定向前。他們不僅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守護者,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鋪路石”,用青春和汗水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