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報通訊員 初鳳微 田瑞雪
近日,綽源森工公司產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來到梨子山經營管護中心食用菌培植基地查看赤松茸生長情況,圍繞赤松茸培植全流程規范性、技術落地及效益保障等內容開展督導工作。
時下正值赤松茸培植的黃金期,連片的培養基在綠野間舒展鋪開,與廣闊無垠的藍天、錯落的樹蔭相映成趣。撥開濕潤的玉米蕊便能看到土層下冒出的白色菌絲,指尖輕拂而過,圓潤的菌蕾悄悄鼓起,像一顆顆裹著褐衣的珍珠,在濕潤的環境里蓄勢待發。培育基地里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間,他們將鐵鍬斜插進濕潤的泥土里,耐心整理著每一寸土地,為赤松茸的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今年我們選擇的品種和咱們綽源林區的氣候很適配,菌袋和玉米蕊的配比、消毒都達標,溫濕度控制得當,有效保障了赤松茸畝產穩定提高。”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儒勝蹲在田壟間,一邊查看赤松茸長勢,一邊介紹。
據了解,今年,該公司產業發展中心采用“科學種植+產業鏈延伸+模式創新”的形式,試種適應性強、產量高的赤松茸5畝,利用玉米蕊作為培養基,采用林下套種的模式,降低培植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時,構建產銷體系,建立培植基地,統一技術指導、農資采購和采收,形成規模化培植。培植過程中,還能消化農作物秸稈,促進循環農業,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赤松茸生長周期短,畝產最多可達2000斤,市場價每斤10元至20元。林下培植模式不占用耕地,還能改善土壤環境,為員工群眾撐起了“致富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