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災是當今世界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和突發性公共事件之一,盡量減少發生森林火災和減少森林火災對森林資源、自然生態及社會價值體系損害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任務。在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今天,森林防火工作被賦予了更為主要的社會使命和更為重大的社會責任。森林防火不僅事關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而且事關林區的社會和諧穩定,始終是林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森林防火成為捍衛國家生態安全的一個永恒的主題。
近年來,國家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努力構建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就林業和生態環境工作作出60多次重要批示和指示。自治區黨委、政府更是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林區的森林生態資源保護建設工作,要求林區在建設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和打造北疆生態文明亮麗風景線中發揮主導和主力軍作用。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國有林區改革的攻堅年,各項任務繁重,林區各級領導干部,廣大職工群眾應充分認識抓好今年森林防火的重大意義和極端重要性,我們要站在實現國有林區改革目標的高度,站在講政治、講大局、負責任、敢擔當的高度,提高對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算好政治賬、經濟賬、生態賬,時刻繃緊森林防火這根弦,把思想認識提高到一個新高度。
森林防火最大的隱患是思想麻痹,最大的風險是責任不落實。森林防火往往在放松警惕的一瞬間,就可能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甚至要付出血的代價。得耳布爾林業局雖然取得了連續57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成績,但從未有過松口氣的想法,時刻牢記森林防火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時刻繃緊森林防火這根弦。而預防麻痹的最好方法就是責任到人,把防火安全責任落實到部門,落實到單位,分解到個人,把責任劃分,就能從根本上規避饒幸心理,消除火災隱患。
讓防患于未然成為常態。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為一棵樹長成材需要數年或數十年,而讓其化為灰燼,往往只是一個瞬間的疏忽或麻痹大意。森林防火廣義上來說,有防火和滅火兩個方面,但防火無疑是最重要的,救火設備再好,救援人員再多,也難保著火后的森林不受損失。森林的易燃物太多,尤其像得耳布爾林業局這種長期沒著火的生態功能區,林下可燃物超載已超過著火的臨界值,一旦著火,很難撲滅。所以,森林防火應該讓防患于未然成為常態。
需要特別明確的一點就是森林防火絕不僅僅是林業部門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森林防火這個鏈條由很多環境共同組成,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引發整個鏈條的崩潰,讓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前功盡棄。事實上,除去雷擊、腐殖質自燃等不可控的自然因素以外,人為用火不當是引發森林火災的重要原因。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方面要強化對在森林邊緣生活的人們的宣傳教育,將防火意識滲透到他們日常生態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另一個方面還要加強全社會的防火教育,尤其是對那些在野外生產、生活、旅游的人們,讓他們了解防火的常識,不亂扔煙頭,不使用明火等。這既是保護生態的善舉,也是在保護自身安全。總有一些人不喜歡守規矩,也總有一些人不把防火當回事兒,所以森林防火既要有主動的宣傳教育和善意的提醒,也要有剛性的制度和法律懲戒,讓不守規矩人有所警覺和收斂,也讓闖了禍的人付出代價。唯有宣傳教育和懲戒相結合,防患于未然才能真正實現。
推進依法治火,筑牢安全防線。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依法治國方略和國家林業局依法治林部署,深入貫徹《森林防火條例》和《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責任追究辦法》,全面推進依法治火,抓好森林防火責任制落實,抓好森林防火責任追究;嚴格落實值班值宿各項規定,確保火情調度及時處置得力;加強森林防火組織建設,進一步落實機構編制和人員配備;強化火源管理措施,依法嚴格管控野外用火,減少人為的火災發生。
科技治火精細管火,全面推進科學防火。過去森林火災撲救是靠簡單的工具,采取人海戰術而進行的。如今,森林防火已成為一場多手段應用、多部門參與,講究體系作戰的現代化、機械化、科學化的戰爭,航天航空遙感、紅外探測、無人機、大型滅火設備、氣象預測、人工增雨、視頻監控等高新技術陸續在森林火災中得到應用。未來,森林防火工作發展必然要靠科技手段,靠精細化管理才能提升水平。我們應按照《全國森林防火規劃》,加快實施森林消防隊伍能力、森林航空消防、林火阻隔系統、森林防火應急道路、通信和信息指揮系統、林火預警監測系統“六大工程”建設,加強預警響應規范化、貨源管理法治化、火災撲救科學化、隊伍建設專業化、裝備建設機械化、基礎工作信息化“六化建設”,實現直接滅火向間接滅火轉變,以風為主向風水結合轉變,傳統防火向科學防火轉變。建立完善長效機制,全面提高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森林火災發生和災害損失,嚴格控制火災受害率,推進森林防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森林防火作為一個永恒的主題,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保駕護航。(苗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