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初升,伴著第一縷晨光,滿歸小鎮睜開惺忪的睡眼。清晨五點半,滿歸林業局大宗辦的干部職工們已經在自己的綠化“責任田”里精耕細作了。
近日,氣溫驟然下降,伴著習習涼風,記者沿著公路來到大宗辦勞動現場。遠遠看見一面面紅旗迎風招展,與路旁翠綠的樟子松交相輝映。公路下方一片開闊的場地上,一條書寫著醒目標語的巨大條幅隨風而舞,映襯著黑土地上如梯田一般壯美的景觀。在用白繩拉線形成的“田字格”中,職工們揮鎬揚鍬,揮汗勞作,儼然一幅農耕圖畫。
記者注意到每個長方格中,坑都挨著繩挖在一側,并且方方正正。“看出來了嗎,不但樹坑符合要求,而且橫、豎、斜怎么看都成行成列,兩排樹的三個坑連起來呈“品”字形。”帶領職工干活的大宗辦黨支部書記李革帶著滿意的表情說。
抬頭望去,遠處一塊大場地上只有3個人影在晃動。“那是放線員正對昨天完工的場地進行“回頭看”,把碰歪的繩再校正一下,用線直來保證栽出的樹整齊成行。”李書記又向記者介紹道。
“瞧,這倆人點低,每次挖的坑下面不是木頭就是石頭,今早已連挖4個這樣的坑了。”聽到職工議論的聲音,記者走了過去,姚宏軍、孫兆軍二人連挖帶搬,正吃力的把一塊大木頭從坑里弄出來。“我的地盤我做主,哥們我今天就專門找這樣的坑挖了。”他們連說帶唱的一點也不氣餒,又找了塊新的位置干起來。李傳松、王少柱平日工作就有“老黃牛”精神,此時更不甘示弱,專門挑揀不好挖的地點下手。
汪秀春和陳國蘭兩位“美女戰士”與機關股長徐國山配合默契,挖坑、撮土,時不時搶過股長的鎬來刨一陣兒,干活的“沙楞勁”一點不遜色男同志,還不時為大家提供倒開水服務。
“開飯嘍!”7點30分,大宗辦主任鄭偉為職工送來了“愛心牌”早餐。他告訴記者,因為怕天氣有變化,不利于整地,班子成員研究訂下了“大干15天”的攻堅目標,把上班時間提前到早上五點半,從平整場地、清除垃圾到挖樹坑,他們已經連續奮戰13天了。接下來,會繼續高標準、高質量“耕種”好這塊“責任田”,力爭種一棵樹活一棵樹,種一片、活一片、綠一片。
休息期間,叮咚,一聲手機短信提示音響起,政工干事汪秀春打開“大宗辦微信群”,上面顯示“以‘做’踐‘學’,盡管‘做’的能力有大小,但一定要以“實干”之態把事做好。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同心同德,努力、努力、再努力!”她立刻把工會主席孫燦榮送來的“精神食糧”傳達給大家。原來,最近兩天,孫主席除早晚忙碌在勞動現場,白天都要回單位值班。但她時時惦記著責任區勞動情況,就每天在群里編發幾條紅色信息,鼓舞大家意志,職工親切的稱呼她“精神食糧”后勤部長。
據了解,滿歸林業局對“十個全覆蓋”危舊房拆遷空地進行“無死角”綠化,將1478畝的綠化任務按人頭落實到全局19個單位,大宗辦領到了23.8畝的“綠化造林責任田”。該辦黨支部把此“責任田”作為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生動課堂,錘煉黨員黨性,檢驗黨員擔當,全體黨員帶動職工用忙碌的身影播種下“讓滿歸的天更藍、樹更綠 水更清”的綠色愿望,把一片垃圾成堆、亂石如山、坑洼不平的“拆遷廢墟”“蝶變”為植物園似的“造林綠化區”,做到了完成任務好、工作質量好、自身形象好。(記者●張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