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天,筆者來到滿歸林業局高地林場,寬闊的院內辦公樓和廠房錯落有致,一旁陳列著供人觀摩的木材生產時期的各種型號運輸車輛,十分搶眼,讓人情不自禁聯想起當年火熱的生產場景,更讓人看到了高地林場未來綠色發展的新高度。
“高地林場是滿歸林業局較大的林場,早在20年前,林場120戶住戶整體搬遷到局址,與近年來實施的‘天保工程’不謀而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滿歸林業局所有林場都從山上搬遷到了局址。我們從以木材生產為主轉型為以生態保護為主,把高地林場定位為生態旅游林場。”高地林場黨總支書記高娃介紹說。
高地林場現有職工300多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面對“人到哪里去,錢從何處來”的實際問題,他們通過勞務輸出,轉移富余勞動力,27人派往海拉爾寶礦從事土方清運和機械維修,創造效益27萬元。他們還組織職工發展食用菌產業,在林業局的扶持下培植了9座大棚的食用菌,累計培植9萬袋黑木耳、5000袋猴頭菇、5000袋靈芝,唱響了“美麗發展、科學崛起、共享繁榮”的主旋律。
高地林場汽車隊技術力量雄厚,車間內擺放著11臺機床,具有加工機動車部分小件制作能力,加工段經常保持10余人有活干。走進維修車間,電焊工正在焊接貨架,電弧四濺,如綻放的禮花。商東林師傅一絲不茍地控制著CA6150機床在旋切管箍,加工從供熱部門承攬的水暖原件。加工段段長崔廣成介紹說:“在今年城鎮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中,加工段制作了11個大型宣傳牌,還承攬加工了供熱系統連接換熱片用的管接、管絲等上百個小件。我們依托人才和設備優勢,通過小革新小發明,變廢為寶,節約成本,創建創新型林場。”
滿歸林業局黨委宣傳部文明辦主任彭玉坤指著林場院內排列的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各種型號的運材車、集材車感慨萬千:“塵封在這里的車輛曾為林業木材生產貢獻重要力量,現在,以這種特殊的方式供游人觀摩,激發游人遙想當年火熱的木材生產場面,深度觸摸厚重的森林文化,讓陳列的車輛成為林場生態旅游的一個新景點。” (包文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