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測量西伯利亞紅松
為西伯利亞紅松掛牌
錄入測量數據
■梅金成 祝清超
“黃牌,127號西伯利亞紅松,樹高122厘米,高生長為39厘米。”
“記完了,下一棵……”
11月8日,在阿龍山森工公司苗圃,8名技術股人員頂風冒雪,正在測量西伯利亞紅松試驗區內的400株試驗苗木的各項數值。
“每年我們都會對這批西伯利亞紅松樹木進行測量,準確測量出它的高、胸徑、地徑、生長量、側枝長度等數據,把每棵樹的數據錄入電腦,逐步建立西伯利亞紅松數據庫。”技術股股長郭紅英一邊測量一邊介紹。
“這批苗木是2016年定植在試驗基地的。為了便于區分,我們把0.5米以下的西伯利亞紅松用一種顏色的掛牌,1米到1.5米的掛另一種顏色牌,1.5米以上的再掛一種顏色牌。如果移栽時需要1米到1.5的苗木,我們就可以通過掛牌的顏色直接區分。”在測量現場,正在給西伯利亞紅松掛牌的技術員趙立臣解釋說。
在技術股辦公室里,剛剛從外面做完測量的統計員鄧春艷坐在電腦前,打開西伯利亞紅松的數據庫,錄入剛剛記錄下的各項數據……
據苗圃副主任祝清超介紹,這400株的西伯利亞紅松試驗苗木中,一部分嫁接的穗條是在阿龍山森工公司苗圃西伯利亞紅松優樹上采集的,為無性系種質資源保護提供技術數據,另一部分嫁接的是從黑龍江省黑河的西伯利亞紅松在阿里河嫁接試驗成功后的穗條,嫁接后的西伯利亞紅松都已成活,現已進入高生長期,每年的生長量均為20至30厘米。阿龍山屬高寒地區,氣候寒冷干燥,如果嫁接的穗條全部成活并能順利度過冬季,也就意味著從黑河提取的穗條在高寒地區可以存活。試驗成功后,可以嫁接直立偃松穗條,研究它的生物學特性,利用它對環境的適應性和矮化特性,為營建堅果林提供種子和穗條;還可以對樹體修剪矮化以及施肥管理,研究樹木的生長及結果情況,為堅果林的果實豐產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