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庫都爾森工公司愛林林場職工高立文培育的金蓮花喜獲豐收,不僅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也為職工群眾增收致富帶來了新希望。
筆者走進金蓮花種植基地,只見一片金燦燦的花海隨風搖擺,如波浪涌動,與遠處蔥郁的青山、蔚藍的天空構成了一幅美妙的畫卷。
高立文和妻子邢江崢、幾名采花工顧不上蚊蟲的叮咬、烈日的灼熱,穿梭在花海間忙碌著,他們把自制的采花袋系在腰間,雙手嫻熟地采花,僅一會兒的工夫,身上的采花袋就裝滿了金蓮花。
“趕上今年雨水充足,花量特別大,長勢也不錯。每天早上四點半就來采花了,天氣好的時候,一天能采200多斤鮮花,直接賣到當地的金蓮花收購點。”高立文的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
說起自家種植的金蓮花,他語氣里也滿是自豪:“與野生的金蓮花相比,我們人工種植的金蓮花花苞大、瓣數多,花蕾產量也高,一株可以長出10多個花蕾,花期能從7月初持續到8月末。”
在參觀種植園時,筆者發現有一片地和普通的不太一樣,高立文解釋:“這是試驗田。為了減輕除草的負擔,我們今年嘗試用地膜覆蓋的方式培育花苗,效果還挺好的,除草也不那么費勁了,明年這些花苗就會長得更壯實了。”
“可別小看了這一朵小小的‘金花’。”在高立文眼中,金蓮花全身都是寶,可以售賣鮮花、種子、種苗,還能制作成藥花、茶花、純露等,既有觀賞和藥用價值,也有經濟和生態價值。
正是看準了金蓮花的優勢和前景,夫妻倆從2015年創業至今,堅持發展金蓮花種植業。并通過研究摸索,掌握了打破金蓮花種子休眠的方法,種子發芽率達到90%以上,實現了自給自足。目前,種植面積已30多畝,花苗20余萬株。
邢江崢算了一筆賬:“每畝地的經濟效益能達到4000元以上,除去人工、材料等投入成本,6年的純利潤就有近30萬元了,穩賺不賠。”
每當庫都爾森工公司舉辦中草藥種植技術培訓班,夫妻倆積極參加授課,分享積累多年的金蓮花人工栽培經驗,為父老鄉親增收致富提供了門路和“樣板”。他們雇傭人工采摘也帶動了當地群眾就業。
李淑蘭就是他們長期雇傭的一名的采花工,她告訴筆者:“由于自己年齡大了,在這里采花可比跑山輕松多了,多勞多得,勤快點兒一個多月也能掙好幾千元。”
每逢盛 花 期,這里還吸引了不少游 客 拍照、賞花、游玩。高立文經常在快手、微信平臺發布小視頻,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展示美麗的花海景觀。評論區里,網友紛紛直呼“太漂亮了”“好美,兒時的記憶瞬間呈現”“這是我可愛的家鄉”……夫妻倆也被大家贊譽為“最美育花人”。
“明年還想往旅游上發展一下,做幾個大篷車,提供品茶賞花、親友聚會的場地,再養點溜達雞和大鵝,讓游客能真正體會到那種回歸自然的淳樸感覺。”高立文興奮地憧憬著未來。
人勤地生金,花開幸福來。從春天育苗、夏季采花到秋收萬粒種,在四季的輪回中,夫妻倆辛勤耕耘、孕育芳香,每天都和泥土打交道,不僅讓農家地巧變致富園,也增添了希望、財富和幸福。
6年來,他們榮獲了自治區“最美家庭”、呼倫貝爾市“最美家庭”、庫都爾森工公司“最美家庭”、牙克石市“創業之星”等諸多榮譽。在他們身上,也同樣展現著金蓮花般的品性,樂觀豁達、堅毅執著。
邢江崢坦言:“雖然我的家在河北,但是嫁到林區后,就深深愛上了這里,當作自己的‘第二家鄉’。如今也像金蓮花一樣扎下根來,不但過上了屬于自己的小康生活,也能為林下經濟和旅游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陳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