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為綠色而戰——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全力支援陳旗那吉林場火災撲救紀實

高娃
2017-06-02
4427

       (本網記者 劉洪林 趙佳佳 鄭云濤 張旭 劉宏偉5月17日,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那吉林場發生森林火災,火場過火面積約8400余公頃。

       防火有界,撲火無界。火災發生后,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主動出擊,先后共派出專業撲火隊伍2300人,全力支援陳旗撲打火災,對遏制那吉林場火場火勢向東北線的快速蔓延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如今,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那吉林場火災已全線告捷。然而,林區廣大參戰人員與時間賽跑,與火魔殊死決戰,用忠誠和擔當彰顯出的綠色情懷,牢牢守護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大興安嶺人精神深深印刻在廣袤的草原上、茫茫林海中。

       服從大局 迅速支援

       5月17日12時50分,一陣急促的電話聲打破了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森防指的寧靜,庫都爾林業局防火辦調度報告發現陳巴爾虎旗方位有火情。另據飛機觀察,當時火場火勢較強,有1條火線,火場天氣晴,西南風5-6級,過火面積已約350公頃,并迅速向東北方向蔓延。

       內蒙古東北林區的主體部分屬于重點國有林管理局轄區,其余674萬公頃林地歸屬呼倫貝爾市林業局管轄。一旦大火越過隔離帶,可燃物增多,火勢蔓延速度將進一步加快,林區將岌岌可危。

       危急時刻,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森防指立即調集林業撲火隊員迅速前往陳巴爾虎旗火場。在陳巴爾虎旗邊境與庫都爾林業局接壤的150多公里的隔離帶上,2300名林業撲火隊員迎著火頭主動出擊。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務林人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一場生態保衛戰在呼倫貝爾森林草原中打響。

       保護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火災發生后,受到了中央、自治區黨委政府、國家林業局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國務院領導同志、自治區黨委政府相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組織力量,投入重兵,科學指揮,全力撲救,力爭盡快撲滅火災,確保撲火人員人身安全,并全面加強防火各項工作,防止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生態安全。

       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書記陳佰山多次打電話詢問火情,要求注意撲火安全,整合力量,統籌協調,全力做好援外火災撲救。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局長閆宏光,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宋德才率相關人員赴火場一線,靠前指揮,并成立了援外撲火前線指揮部。管理局黨委副書記趙寶軍,黨委委員、副局長田鳳奇、高昇在管理局森林防火指揮部坐鎮指揮,統籌調派兵力,負責后勤保障等工作。

       進入春季防火期以來,林區防火形勢異常嚴峻,大量派兵馳援給林區后方帶來巨大壓力和考驗。然而,當陳巴爾虎旗發生火災后,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服從大局,立即成立工作組,統籌兵力,本著一片林、一家人、一個目標、一條心的理念,不遺余力地馳援陳旗火災撲救工作,彰顯了林業人的本色。

       根據撲火聯指要求,管理局主要負責火場北線撲打任務,撲火前指根據人員到位情況,重新調整兵力部署,將兵力GPS定位,劃分為10個區段,做好銜接,依次排開,分工負責,積極撲打。

       戮力同心,逆火而行。就在18日早6時,經過林業專業撲火隊伍近8個小時的鏖戰,于7時30分與北線鄂溫克森警大隊會合交接,另100人在陳旗和圖里河林業局交界處開設生土隔離帶,防范外火燒入。

       5月19日凌晨,國家森防指赴火場工作組召開緊急視頻調度會議,按照工作組的指示要求,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森防指迅速響應,連夜命令向根河航站集結1000名林業撲火隊員,其中800名隊員以摩托化向火場開進,200名隊員由飛機空運至火場一線,并緊急調派撲火物資,安排人員對庫都爾林業局路邊大山原有隔離帶進行清理拓寬。

       火光就是命令。3時30分,撲火聯指緊急下達以火攻火命令,管理局撲火前指重新調整兵力部署,留部分人員繼續開設隔離帶外,林業撲火隊伍主動出擊,快速跟進,采取清打結合戰術,守住防線,充分發揮了突擊隊和生力軍的作用。

       18時左右,據瞭望塔觀察和前指報告,火場煙大,東南線有多個火線,西南風3-4級。內蒙古大興安嶺專業撲火隊伍主動承擔起了火場東南線、東線、東北線隔離帶開設任務,連續作戰的勇士們扛起鐵鍬,挖出了一條條守護生態安全的生命線,為火災取得全面勝利提供了堅強保障。

       截至20日火災撲救取得決定性勝利后,2300名林區撲火隊員仍堅守火場,對火場進行縱深拉網式清理。

       逆火而行 主動出擊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5月17日,庫都爾林業局路邊大山瞭望臺瞭望員馬立軍發現陳旗境內火情后,在管理局森防指的指揮調度下,烏爾旗漢、圖里河、根河等12個林業局的撲火隊員緊急馳援。在此之前,庫都爾林業局森防指已啟動防火撲火預案,林業局三個梯隊,共計300名撲火隊員已向火場進發。

       進一步確認火情后,主動出擊、夜戰火魔的撲火戰斗隨之打響。

       “一進火場,我們就往東北方向打了1.3公里。”53歲的陶勝元是庫都爾林業局快速撲火隊的一員,年齡偏大是這支林業撲火隊伍的特點。

       “隊員平均年齡已接近47歲,盡管年齡老化,但撲火經驗豐富,戰斗力不差。”庫都爾林業局防火辦副主任、快速撲火隊隊長沈立福說,從晚上11點接到撲火命令,我們50名隊員連續戰斗了12個小時,始終戰斗在最前線,沒有一個人掉隊。

       “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這句話用在當晚的火場再合適不過。連續多日無降雨,天干物燥,加之風力大,風向多變,使火勢不斷蔓延。火光牽動著每一名撲火隊員的心。“看到火就想沖上去,直到撲滅為止。”烏爾旗漢林業局快速撲火隊一中隊中隊長王建說。

       當晚,烏爾旗漢林業局50名快速撲火隊員與庫都爾林業局50名快速撲火隊員交替前行,鏖戰火魔。18日凌晨3點,一個緊急消息傳來,火勢向撲火隊員停放車輛處蔓延。由于道路泥濘,車輛大規模疏散后,仍有40多輛車陷在泥里,無法移動。“必須在火靠近車輛前打滅。”危急時刻,烏爾旗漢林業局副局長魯繼發帶領著撲火隊員逆火而行,在保證人員安全的情況下,將撲火車輛護在身后。

       火場第一夜,最關鍵的時刻,就是這兩支隊伍共100名撲火隊員毅然肩負起了打火頭的重任。他們的前方,管理局防火辦副主任李濤前期進入火場勘察火情,為指揮部排兵布陣提供依據;他們的身后,是1000余名陸續趕來的林區撲火隊員,跟進看守清理火場。

       庫都爾林業局局長宮守實說:“防撲火無界限,正是管理局森防指果斷決策,林業撲火隊伍主動出擊,17日夜間連夜撲打北線火線,才使火情得到有效控制,否則在18日氣溫高、風力大的條件下,后果不堪設想。”

       一條毛巾、一個水壺、一個軍挎是每名撲火隊員的標配。軍挎內是一天的給養,可根據個人習慣攜帶方便面、火腿腸、面包等速食食品,但空間有限。“火情緊急,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投入撲火,風力滅火機、油壺、點火器、二號工具等撲火裝備是必須攜帶的,為了減少負重,只能在給養方面減。”庫都爾林業局快速撲火隊副隊長徐雨松說,一夜撲救下來,隊員們腳上都磨出了水泡,最多的有9個。由于推進速度快,給養直到第二天下午2點才送上來,盡管艱苦,但勝利的喜悅洋溢在每位撲火隊員的臉上。

       打火頭、守火場、配合森警部隊以火攻火、清理火場……直到22日下午,撲火隊員才有序撤離火場。 庫都爾林業局副局長王海英帶領200人負責清理火場。

       “上午火燒跡地內一點煙也看不到,一到下午,內部開始出現煙點,必須要死看死守。”22日下午6點,王海英指著火場內部的一棵樺樹告訴記者,這棵樹附近剛才煙很大,上了8臺滅火機才徹底撲滅。

       天氣反常,夜間也刮風。為確保萬無一失,王海英又協調了50名快速撲火隊員在夜間幫助清理火場,以便處理突發狀況。

       火場邊上,小九亞林場副主任石國軍嘴里始終含著濕毛巾的一角,拿開毛巾,記者看到,他的嘴唇有多處裂口。“鼻子里也干,但不敢摳,一摳就帶血。”石國軍說,白天氣溫20多攝氏度,一到晚上氣溫低的水都能結冰。盡管有防潮墊、睡袋,但面上干,里面濕,躺在上面拔涼。

       截至記者發稿前,他們還堅守在火場邊緣,嚴防死灰復燃。

       家國情懷 綠色情懷

       一場火災,檢驗了務林人撲火作戰的能力,更凸顯了務林人的家國情懷、綠色情懷、

       “我們頭一天來的時候,就干了一宿,連走帶打,推進了15公里,一直到第二天10點多,余火才清理完畢,行囊都沒帶,輕裝上陣。”庫都爾林業局貯木場快速撲火隊隊長孔慶才說。

       “我們最小的47歲,我56歲,見到火時只想到向前撲打,沒有猶豫。”孔慶才告訴記者,多年的打火,讓他們這支隊伍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口號:保護好北方綠色屏障,保護好自己的家園,遇到火情的時候,打;遇到火頭的時候,避開危險的地方,沖上去;有苦有累時怎么辦?不怕。

       “生在這,長在這,這是北方最大的一塊綠色屏障了,這就是你的家,你怎么去做?那絕對是義無反顧,沒有什么想法,見到火就得往上沖,滅了拉倒。”孔慶才樸素的話語感人至深。

       服從大局、能打硬仗,過得硬、打得贏,這是務林人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的體現。汲取教訓、警鐘長鳴是林區上下的共同關注。宮守實說:“1987年的4.20大火就是由陳旗燒入庫都爾林業局,52名林業子弟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不能再讓悲劇重演,但防火隱患還是存在。防火不只是林業的事,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形成全社會人人講防火、人人遵守防火制度的理念。”

       后繼有林、后繼無人,是林區上下普遍關注的問題。烏爾旗漢林業局紀委書記王冰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我帶的隊伍里頭,除了快速撲火隊伍是三十左右歲的年輕人以外,其他的基干撲火隊員基本上都是五十二、三歲。

       盡管年輕人少,但守衛綠色的信心、決心高漲。烏爾旗漢林業局快速撲火隊就是這樣一支隊伍。“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把老撲火隊員的撲火經驗學到手,等他們退休的時候,也能放心了。”烏爾旗漢林業局快速撲火隊一中隊一班長劉營說。

       “每一次撲火作戰都是一次學習進步的機會。”劉營謙虛地說,每次在車上看到遠處火光時,老隊員都會現場為我們講解。比如,火有三種顏色,一種是黃色,這是草地火;一種是黑色,這是上山火;一種是白色,這是下山火。隨后就會為我們講解不同的火該怎么打,需要注意什么問題。還有怎么在火場上辨別方向,怎么尋找水源,除了這些,老隊員在火場上對我們也是百般照顧,好地方讓我們睡,有吃的讓我們先吃……

       “我們是一支團結向上、守衛綠色的隊伍,彼此之間更是可以把后背交給對方的戰友。”王建接過話來說。

       當撲火人員在火場揮汗如雨時,還有一部分人在默默地為前方提供保障服務。

       庫都爾林業局防火辦主任楊忠智始終堅守在林業局防火辦,兩天兩夜沒合眼,與一線人員相比,盡管少去了體力消耗,但工作時間卻改為了24小時不間斷。“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上傳下達,大到傳達前指作戰指令,小到為增援隊伍派向導引路,對講機里傳出的聲音,每一項都不容懈怠。”楊忠智說:“管理局森防指的工作人員負責全局調度,比我們還辛苦。”

       由于大部分撲火隊員攜帶的僅僅是一天的給養,庫都爾林業局擔起了火場2000多人的給養后勤保障。林業局機關和防火辦機關人員,一天一夜里,就蒸了5500多斤饅頭。

       根河滿歸航站自“4·30”俄羅斯入境火以來,已累計向火場投送兵力7000多人,創造了多項飛行記錄。

       庫都爾森林公安局除維持現場秩序,押送危險品、出動城鎮消防車保障前線用水外,還主動請纓,準備了由100名干警組成的撲火隊,隨時待命趕赴火場。

       牙克石市交警在牙克石、巖山、庫都爾沿途疏導交通,海拉爾工務段、供電所主動詢問情況,以便提供便利;中國電信應急通訊車趕赴路邊大山瞭望站,提供通訊保障。

       特尼河農場場長杜增友帶隊,動用了10臺五鏵犁大馬力農用車,在路邊大山原有隔離帶進行清理拓寬。

       火場附近的農場,派來了農用車幫助拖拽陷入泥濘的撲火運兵車。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此次援外撲救火災,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共有12個林業局派出了撲火隊員,他們是庫都爾林業局、圖里河林業局、烏爾旗漢林業局、甘河林業局、克一河林業局、伊圖里河林業局、金河林業局、阿龍山林業局、莫爾道嘎林業局、阿里河林業局、根河林業局、得耳布爾林業局,每一位撲火隊員的身上都展現出了令人感動的家國情懷、綠色情懷。

       這是一場人與災難之間的特殊較量,這是一首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

       多方參與,眾志成城,終于在無降雨的條件下,主要靠人力撲打,取得了撲火工作的決定性勝利。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