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不忘初心守土有責 筑牢北疆綠色屏障

葉桐
2019-07-12
3081
       ———寫在國家林草局駐內蒙古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成立30周年之際

       在歷史上,內蒙古不僅有水草肥美的千里沃野,也是個群山連綿、林木蓊郁的多林地區。如果說,在其東北部,一曲“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著勇敢的鄂倫春,一呀一匹獵馬,一呀一桿槍,獐狍野鹿滿山遍野打呀打不盡……”歡快活潑的《鄂倫春小唱》繪出了大興安嶺林區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壯美畫卷。追溯到1961年夏天,應烏蘭夫同志邀請,文化部、民族事務委員會和中國文聯組織老舍、費孝通、翦伯贊、葉圣陶、梁思成等30多位專家學者訪問大興安嶺,他們對大興安嶺的贊美,更給大興安嶺的浩瀚林海賦予了美麗和神奇,令人心馳神往。
       為切實加強森林資源管理,1989年1月,根據國務院有關文件規定,林業部向黑龍江森工總局、大興安嶺林業公司、吉林省林業廳和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派駐森林資源監督機構。各森林資源監督機構根據資源管理的法規和規定,通過加強對森林資源全面監督,達到嚴格執行采伐限額,控制森林資源消耗,促進森林增長,提高森林質量的目的。據此,1989年7月2日,“林業部駐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正式掛牌成立。1990年2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分別向所屬森工企業派駐森林資源監督機構,到6月,林管局所屬17個主伐林業局和2個營林局都配齊了副處級以上的森林資源監督員,配置了工作人員。同年7月,各林業局開始向所屬林場(公司)、貯木場派駐監督人員,初步形成了林業部派駐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派駐各林業局、林業局派駐林場(公司)的三級森林資源監督機構,開啟了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監督與管理并存的新時期。
       1994年12月16日,根據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復,林業部辦公廳印發《林業部駐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和大興安嶺林業公司森林資源監督機構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通知》。林業部駐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為正司局級單位,內設綜合處、資源監管處、林政監管處、森林資源資產監管處。在呼和浩特市設森林資源監管處。確定了內蒙古專員辦一套機構、兩地辦公的體制。從此,林業部駐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監督業務擴展到了內蒙古自治區全境。
       2011年9月4日,按照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的批復,國家林業局駐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的名稱調整為“國家林業局駐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內蒙古自治區辦事處)”。其職責是:受國家林業局委托,監督所轄區域森林資源調查監測、開發利用及林政管理;監督所轄區域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的建立和執行,并負責審核有關執行情況報告;按年度向派出單位和駐在省(區、市)人民政府或駐在單位提交森林資源監督報告;協調配合轄區范圍內相關機構履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核發野生動植物允許進出口證明書和非進出口野生動植物種商品目錄物種證明;協同有關機關開展野生動植物進出口執法,對免稅進口的野生動植物進行監督檢查;承擔國家林業局交辦和駐在省(區、市)人民政府、駐在單位委托的其它事項。
       可以說,專員辦成立發展的過程,是職責職能不斷調整充實、監督業務不斷擴展的過程,更是適應政府職能轉變,是根據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應擔負的職責和所發揮的功能、作用的范圍、內容、方式被充分肯定的過程。期間,專員辦立足職能和職責,與駐在地區人民一道,為保護發展好森林資源,推進內蒙古生態建設揮灑了辛勤的汗水,取得的豐碩成果讓人自豪和由衷敬佩!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專員辦干部職工與全區各族人民一道,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策部署,美麗內蒙古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邁出堅實步伐。據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到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森林面積達3.92億多畝,森林蓄積15.2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22.10%。與1998年相比,分別增加1.3億余畝、5.45億立方米和7.28%;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林地面積1029.60萬公頃,森林面積837.02萬公頃,森林蓄積9.4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8.39%。
       與1998年相比,分別增加138.74萬公頃、99.45萬公頃和9.25%。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區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生態文明思想,大力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必然結果,是全區林業建設者共同努力奮斗的結果,同時也傾注著國家林業局駐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同志們的辛勤汗水。他們嚴格監督,秉公執法,精心呵護,熱情服務,為構筑祖國北疆綠色生態屏障發揮了重要的把關作用和有力的措施保障。
       審時度勢 不辱使命
       內蒙古位于中國北疆,面積118萬平方公里,內鄰8省區,與蒙古國和俄羅斯接壤,國境線長4200公里,既是全國的林業大省區,也是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省區之一。荒漠化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60%,生態狀況與發展需求差距較大,生態狀況仍很脆弱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2019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內蒙古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國發展大局確立的戰略定位,也是內蒙古必須自覺擔負起的重大責任。構筑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建設得更加亮麗,必須以更大的決心、付出更為艱巨的努力。
       正是著眼于內蒙古自治區這一事關祖國北方國土生態安全的大局,作為國家林業局成立最早的森林資源監督機構之一的國家林業局駐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成立3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立足職責和任務,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策部署,緊緊抓住國家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尤其是林業六大重點工程在內蒙古自治區全面實施的契機,圍繞把內蒙古自治區建設成為我國北方最重要的生態防線的總體要求,自覺地將監督工作納入到全國林業發展的大局來考慮,納入到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來考慮,堅持監督與服務并重原則,忠實地履行職責,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狠下功夫,不斷改進監督工作方法,創新監督工作機制,有力地推動了駐在地區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的健康開展,有效地促進了森林資源的快速增長,生態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走進國家林草局駐內蒙古專員辦,這是一個人員不足30人的單位。多年來一直秉持不忘初心、認真履責、實事求是、秉公執法、熱情服務的理念,不畏艱苦,敢于擔當,奮力拼搏,監督工作多次受到國家林草局、自治區黨委和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的肯定,3次被國家林草局評為全國森林資源監督先進單位。2011年被評為全國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集體,2015年被評為全國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單位。2011年獲得“呼倫貝爾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林區“創先爭優”先進單位光榮稱號。2015年進入林區文明單位行列。
       嚴格監管 護我青山
       30年來,內蒙古專員辦嚴格執行對森林和林木實行限制采伐這一極為嚴格的法律規定,結合林業生產實際,抓住采伐源頭監管不放松,從伐區調查設計和作業質量、林木采伐許可證核發、冬季木材采伐管理等方面著手,不斷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在進行木材生產、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的不同歷史階段,他們堅持保護與培育并重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恪盡職守,嚴格落實按計劃生產和限額采伐制度,嚴格采伐源頭監管,最大限度地控制和規范采伐行為,圓滿地完成了山上管住的目標。2015年3月,他們響應國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的號召,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充分認識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全力推動林業發展模式由木材生產為主轉變為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由利用森林獲取經濟利益為主轉變為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的重大轉變,確保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政策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和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停得下、穩得住、不反彈”。
       自2001年國家林業局授權核發林木采伐許可證開始,嚴格執行國家林業局核發林木采伐許可證的規定和要求,把調查設計和伐區作業質量作為核發采伐證的唯一依據,嚴把采伐發證關。針對不同時期凸顯出來的工作重點,認真執行國家林業局制定的檢查方案,嚴把核查關。據統計,自2001年成立至2019年的18年間,共下發涉及重點國有林區和地方林業森林調查設計、伐區作業方面的整改通知書37份,停發、緩發和收回林木采伐許可證涉及86個林業局次。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的森調設計和伐區作業合格率,由2001年的59%和20%,分別提高到了現在的95%和85%以上。
       30年來,他們突出“山下管嚴”的目標不放松,狠抓對“三總量”的監管,使各林業企業建立健全并實行了對木材生產、運輸、加工、銷售、計統“五統一”的管理制度,徹底改變了過去多頭經營木材的混亂局面。據統計,1991年至2019年,共開展涉及“三總量”、森林資源管理情況檢查、森林督查方面的檢查37次,檢查林業局145個,下發“三總量”、森林資源管理情況檢查、森林督查方面的整改通知書和監督建議書96份; 加強與鐵路運輸部門合作,聯手制止無證運輸、偽證運輸等行為。多年來,他們曾先后與海拉爾鐵路分局、哈爾濱鐵路局聯合出臺來了《關于嚴格執行木材憑證運輸制度的通知》,下發到鐵路運輸部門的各站段、有關地方政府林業主管部門、重點國有林區各林業企業和監督部門,有效地堵塞了木材超量消耗和非法運輸的渠道,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的木材憑證運輸率始終保持在了99.99%。
       盯住根本 維護發展空間
       30多年來,他們牢牢抓住維護林地合法權益這個根本不放松,堅持注重事前監督,防止工程建設項目違法占用林地行為的發生。每年年初就積極主動與自治區有關廳局、各盟市有關部門取得聯系,調查了解工程立項需要占用林地情況,明確地提出監督意見和建議;堅持高層接觸,完善政策,為從根本上加強林地管理創造了有利環境。近年來,為解決因政府行為引起的亂占林地的問題,他們積極主動地向自治區政府有關領導匯報和反映情況,提出加強林地管理的建議,引起了國家林草局、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黨委領導的高度重視、多次作出批示,對專員辦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2017年以來,按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部署,他們通過主持召開聯席會議、專項推進會、協調會、現場督查等方式,積極開展對國有林區毀林開墾專項整治工作的督查督辦。2018年,經他們的不懈努力,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健全完善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的通知》,建立了盟市、旗縣、鄉鎮目標責任制體系,明確五年規劃目標和年度目標任務,明確責任主體,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考核評價結果作為評價考核各級政府的重要依據; 堅持嚴把占用林地項目的初審關。對駐地上報國家林業局審批的占用林地項目,嚴格進行初審和現地核實,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監督整改意見。據統計,僅2010年至2019年的10年間,就提出林地征占用管理方面的建議和意見361條,督查督辦和協調組織重點區域專項治理收回林地面積208萬畝,收回林地面積6.6萬余畝,有力地維護了林地的合法權益。
       重拳出擊 嚴懲犯罪
       作為國家林草局派駐的行政執法單位,多年來,駐內蒙古專員辦牢牢抓住依法辦事、依法監督、依法行政的有力武器,一手抓防范,一手不斷強化林政執法監督,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行為。認真履行案件督查督辦第一職責,建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駐內蒙古專員辦、林業廳駐重點地區專員辦、盟市林業工作站、旗縣林業工作站和鄉鎮林業工作站五級網格化監督管理體系。重點國有林區建立了國家林草局駐內蒙古專員辦、駐各林業局監督辦、駐各林場監督站三級網格化監督管理體系;與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檢察院、法院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協調聯動,形成合力,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開展全面督查重點抽查、執法檢查和跟蹤整改;以問題為導向,實施問題突出盟市旗縣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問題專項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2018年,促使這些地區當年恢復林地造林236.8萬畝,查處森林案件718起,問責223人;完善森林案件督察督辦制度,嚴格執行造成森林破壞行政責任追究制度和《森林法》《刑法》中違法責任追究的有關規定,不斷強化林政執法監督,堅持案件查不清不放過、案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得不到整改不放過、案件責任人得不到依法處理不放過的原則,狠抓林政案件督查督辦工作不放松,使各類督查督辦案件得到了依法處理,有力地打擊了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監督中的耳目喉舌作用,把群眾的來信來訪作為暢通監督信息渠道和發現案件的重要線索來對待,對來信來訪做到件件有批示、事事有答復,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創造了依法治林的良好環境,推動依法治林工作深入開展。據統計,1989成立至2019年的30年間,共督查督辦各類破壞森林案件(含組織重點區域開展專項整治)12272起,查處非法占用林地項目11898項,查處非法占用林地面積2103271畝,督促處理人員13949人次。
       與時俱進 擔起新職責
       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肩負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要求。2012年,按照中央編辦的批復,“國家林業局駐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實現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內蒙古自治區辦事處”合署辦公。面對新使命新要求,他們與時俱進,大膽探索,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地、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和瀕危物種進出口SETIS履約執法工作。成立了由國家瀕管辦內蒙古自治區辦事處為組長單位的內蒙古自治區SITES履約執法協調小組,成員涵蓋了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自然資源廳、公安廳、市場管理局、郵政管理局、農牧廳、呼和浩特海關、滿洲里海關和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公安局11個單位,開啟了內蒙古自治區瀕危物種進出口履約執法工作的新篇章。累計核發允許進出口證明書136份,總金額3861.94萬元,核發物種證明書27份,總金額1228.72萬元。在開展“一帶一路”建設中,他們進行內蒙古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的探索研究和大宗敏感物種監測評估工作、行政許可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建立宣傳陣地,加強履約執法宣傳。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瀕危物種保護宣傳教育基地,在滿洲里海關所轄5個口岸設立了“保護瀕危物種 嚴禁非法攜帶”的CITES履約宣傳牌。在廣州CITES公約與生計國際研討會上,通過展板宣傳了我國肉蓯蓉的保護利用和精準扶貧的成效。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30個春秋,彈指一揮間,內蒙古專員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1989年成立之初不足10人的林業部直屬事業單位,到從2008年開始成為國家林業局直屬參公事業單位,到2018年成為國家林草局的派出機構。期間雖然歷經艱辛,上下探索,但“回眸來時路,樹木已成林”。30年風雷激蕩,春風化雨,踐行著監督工作者忠誠和執著、堅守和奉獻,在祖國北方構筑了一道道綠色生態屏障。(夏宗林)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