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上午9點,雖然太陽早已懸掛在半空中,但空氣中的白霧還沒有散去,氣溫依然在零下40攝氏度。和往常一樣,陳玉清早早地來到了單位,和工友簡單做了下工作分工,一個堵卡檢查,一個巡護。然后陳玉清就穿上厚厚的衣服開始了這天的第一次巡護任務。
現年57歲的陳玉清是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圖里河林場的一名管護員,他和工友徐濤負責林場東部檢查站堵卡、巡護任務。這個檢查站是通往開拉氣、庫都漢生態功能區的唯一通道。在這個面積達9.0346萬公頃的生態功能區內,生活了大量狍子、熊、飛龍等野生動物,也長有大量的野生杜鵑花。在這個林場工作了38年的陳玉清,對這里如數家珍。他每天不但要對過往的車輛進行檢查,還需要對檢查站周邊2811公頃的生態功能區進行巡護。
“十三五”期間,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不斷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力度,堅決打擊遏制破壞森林資源、傷害候鳥等野生動植物的犯罪行為,保證候鳥遷徙及野生動物越冬安全。而陳玉清的這次巡護,就是對野生動物、興安杜鵑保護。
“你看,這是狍子的腳印,是昨天晚上留下的。”剛走不遠,陳玉清就發現了野生動物留下的足跡,在一旁觀測著。腳踩在雪路上,不停地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因為天氣寒冷,他們縮短了巡護的時間,卻增加了巡護的次數,這樣的巡護一天需要4次。
在一個入山口,陳玉清又發現了狍子的足跡,他隨即拐了進去,因為去年的這個時候,他在這里發現了一個狍子套,今年,這附近成了他重點巡護的地方。“這幾年,林區打擊獵捕野生動物的力度越來越大,已經沒有人敢干這個了。但我們依然不能掉以輕心。”陳玉清邊走邊說。
2015年3月28日,圖里河林業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結束了長達63年的商業性采伐,大批伐木工放下油鋸和斧頭,身份也從伐木人變成了護林人。也就是那一年,陳玉清來到了檢查站,成了一名管護員。
“停伐之后這幾年,野生動物數量一年比一年多。”在巡護的路上,陳玉清一邊對筆者說,一邊眼睛注視著四周。用他的話說,冬季巡護比較容易,因為山上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著,只要沒有腳印,就說明這里沒有人來過。巡護還沒有結束,他的帽子和口罩上已經滿是白霜。“這個還是狍子的腳印、這個是飛龍停留的印記。”隨著看到的野生動物痕跡越來越多,越能感覺到陳玉清發自內心深處的興奮之情。
回去的路上,陳玉清的話明顯變得多了起來,他回憶了當年上山采伐、打火的經歷,又聊起了這幾年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工作過程。他說:“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想在這里多干幾年,干到60再退休。這里山好、水好,相信林區的未來會更好!”
當走到一片樹林旁時,陳玉清突然停了下來,指著樹林說:“這幾年這樹都長起來了。看!它長得多好。去年,我們在這里放生了一條蛇和一只狍子呢!”
順著陳玉清手指的方向,成片的白樺整齊地排列著,一棵棵興安杜鵑依偎在樹旁,為春季的肆意綻放積蓄著能量。一枚枚狍子腳印從路邊延伸到了密林深入,耳畔,仿佛聽到了它們愉快的叫聲。(趙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