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磊 通訊員 張旭
初秋時節,位于根河森工公司生態功能區木得連線32公里處的一處營林工作點,王鐵昌和他的工友們正在進行秋季補植補造工作。
工作之余,一條視頻令王鐵昌和工友們百看不厭。這條視頻就是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信物百年》第60集《劃時代的彎把鋸》。
談及《劃時代的彎把鋸》,王鐵昌激動地說:“沒想到還能在央視節目中‘露個臉’,我們要響應時代的偉大號召,擔負新的使命,為保護好這片綠色林海多做貢獻。”
1988年,王鐵昌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僅兩年的時間,他就成了一名出色的采伐手。木材生產時期,他和助手兩個人一年最多采伐2萬多立方米的木材,被工友們稱為“萬米采伐手”。
2015年3月31日,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儀式在根河森工公司烏力庫瑪林場517小工隊舉行。“順山倒嘍……”伴隨著采伐號子,王鐵昌和他的助手伐倒了最后一棵樹。
“當時心里的滋味很不好受。”說起當時的情景,王鐵昌至今歷歷在目。“自己干了半輩子的采伐工作,這一停伐我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干些什么,也不知道未來的生活是啥樣。”
2016年5月6日,根河森工公司成立了森林經營處,整合原來直接從事木材生產的單位及部分輔助生產的單位,承擔公司生態功能區內的森林綜合撫育、補植補造、種苗培育、綠化造林及森林防撲火工作,王鐵昌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五年多的時間里,王鐵昌和同事們輾轉于茫茫林海,在林間、路邊、山坡、荒地栽植樹苗,為興安大地增添新綠。“無論干啥都得干好”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語是王鐵昌的人生信條。他說,以前伐木,是為了支援國家建設,現在放下斧鋸開始造林,是響應國家生態保護建設的號召,更是時代賦予我們新一代務林人的使命。
如今,轟鳴的油鋸聲已消失在林海。大興安嶺林海松濤涌動,像綠色的海洋。
由砍樹人轉變為護林人后,王鐵昌信心堅定:“要多栽樹,把以前伐掉的樹木補回來,讓這片林子越來越綠、越來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