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扛起生態保護重任 筑牢森林防火長城

包文君
2021-12-17
2958
  編者按
  
  時光荏苒,又是一年。
  這一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銘記歷史,砥礪奮進,以紅色引領綠色,綠色筑牢紅色;
  這一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風雨兼程,步履堅定,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這一年,是森工集團恢復運營開局之年,我們響鼓重錘,收獲榮耀,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出積極貢獻;
  這一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攻堅之年,我們扛起責任,攻堅克難,朝著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目標邁進;
  這一年,是“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之年,我們堅守初心,牢記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決職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升了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光陰見證拼搏,耕耘結出碩果。即日起,林海日報以系列的形式推出 《書寫綠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這一年我們奮力前行》林區成就報道,通過記者的視角,記錄這一年林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鏗鏘足音,為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美麗林區寫下鮮明注腳。
  回望過去,凝心聚力;展望未來,砥礪前行。森工集團黨委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按照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內蒙古必須擔負起的重大政治責任”要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力前行。
  今天,本報推出林區成就報道第一篇 《扛起生態保護重任 筑牢森林防火長城》。

  2021年,林區秋季未發生森林火災,春防和夏防僅發生2起一般性雷電火,受害森林面積3.01公頃,森林受害率0.0003‰,火災次數和受害面積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96.8%和99.5%……
  面對防火“大考”,每一個數字遞減的背后是森工集團黨委、森工集團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決守護好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擔當!是林區上下牢記總書記囑托,矢志不渝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主動作為!是廣大務林人牢記護綠初心,踐行綠色使命,“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奉獻與堅守!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第一年,是森工集團恢復運營開局之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攻堅之年。
  在這樣重要的時刻,在這片10.67萬平方公里的茫茫林海中,森工集團黨委、森工集團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和責任使命,再交防火完美“答卷”,以優異成績獻禮黨的百年華誕!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內蒙古亮麗風景線的重要組成,在國家和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但也是全國重點森林火險區之一。
  森林防火事關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和美麗林區建設。森林防滅火既是守護綠色的必然之舉,也是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必需之行。
  天氣回暖、積雪融化,本是出門春游的美好時節,但對于中國目前保持最好、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國有林區———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來說,卻是“危機四伏”。此時,春季森林防滅火工作正式拉開序幕。
  “林區森林火險偏高,現在氣候干燥降水少,進入春季容易刮起大風,這些都會增加森林火災發生的概率。森林防火,容不得半點僥幸心理,只有繃緊森林防火這根弦,才能形成防火高壓態勢,最大限度消除森林火災隱患。”進入春季防火期,林區各單位干部職工進山入林常規巡護,開展“三清”、計劃燒除、瞭望塔值守、宣傳防滅火等工作。
  “3月17日,我們就組織隊員上山進行點燒防火隔離帶,用10天時間完成了燒除計劃,抽調部分人員對農牧業點、野外作業點進行點對點、面對面宣傳,派專人跟班作業,消除火險隱患。”伊圖里河林業有限責任公司溫河分公司臥斯門林場副主任雍東升介紹說。
  為有效應對春防嚴峻形勢,伊圖里河林業有限責任公司溫河分公司搶抓有利時機,變被動預防為主動消除,組織專業森林消防隊員及基干撲火隊員開展春季點燒防火隔離帶工作,對可燃物進行清理,有效減少可燃物載量,消除火險隱患。
  一棵棵挺拔的落葉松迎風搖擺,點燒過的隔離帶,滿目翠綠……
  進入春防期,高山上的守望者———森林防火瞭望員們首當其沖,他們肩背手爬,奔赴林海制高點,開始新一年的春防瞭望工作。
  “防火辦,防火辦,甘源瞭望正常。”伴著林海里的陣陣松濤和呼嘯的山風,鏗鏘有力的聲音穿過對講機電波回蕩在密林中。
  說話的是甘河森工公司甘源林場瞭望員王佩峰。甘源是甘河的源頭,距離公司87公里,甘源瞭望塔就坐落在甘源林場25林班,瞭望塔正處在高山陡角處。塔高風硬,遠離喧囂,同是56歲的瞭望員金立新和王佩峰已經在這堅守5年了,守望山林,致敬孤獨,所有的堅守和付出就是為了這萬頃林海郁郁蔥蔥的綠色。
  現在,王佩峰和金立新對塔下的山林、道路、河流、雷擊點都了如指掌,不僅可以迅速精準地說出雷擊點的位置,還能依靠觀察到的位置、風向和煙火的情況,預估出火情的大小,為撲火隊員的調配提供參考意見。“干啥都要有個樣子,如果發生火情瞭望不到位,就得不到及時報告,就很難及時撲救和增援,看著大火漫過樹林我們會心疼啊!”面對眼前的茫茫林海,王佩峰充滿感慨。
  青山不老,歲月悠悠。深山里的瞭望員從青春韶華到霜染青絲,練就了“森林眼”和“活地圖”的本領,守護著這片萬頃綠色林海。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這筆財富傳承離不開廣大務林人的守護。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應對防火“大考”,林區上下堅持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森工集團按照國家、自治區的統一部署,結合林區實際,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四問”要求,強弱項、補短板、控風險、提能力,聚焦“嚴、細、實、快、早”,看住人、管住火、防住雷,實現了“不發生人為較大森林火災、不發生影響較大自然火災、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的工作目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森林資源和經濟損失。
  在防滅火具體工作中,持續進行野外火源和輸電線路專項治理活動,重點加大野外農牧業點、野外施工作業點、工礦區、自然村屯、邊遠林場、管護外站、瞭望塔和鐵路、公路、供電線路“七點三線”管控力度,開展“三清”檢查707次,集中整治4000余處野外用火點和810公里輸電線路,最大限度消除“點”和“火”、“線”和“火”的隱患;大力開展林火阻隔系統建設,搶抓時機對可燃物載量嚴重超高的溝塘草甸等高危區和城鎮、村屯、重要設施周邊可燃物進行計劃燒除,超額完成12674公里的計劃燒除和清理路影材任務,開設會車線、回車線、安全避險區821處,最大限度消除隱患。
  今年,全林區682處管護站、臨時檢查站和6656名巡護檢查人員全部上崗執勤,并大力推廣應用“防火碼”APP,新碼更換率達到100%,啟用卡口984處,掃碼總量達到5.4萬次,實現管理全鏈條、火因可追溯,做到看住人、封住山、管住火。
  4月1日清晨7時,莫爾道嘎森工公司的天空飄灑著細細的春雨。永紅林場辦公樓前,40名即將開赴大楊樹林業有限責任公司駐防的基干撲火隊員精神抖擻、整裝待發。他們肩負著筑牢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時代重任,第四次踏上了駐防的征程。
  綜合考量反應速度、作戰半徑和力量互補,今年,林區將23個單位劃分為6個戰區,在5個中心局和北部原始林區管護局設立森工集團前指基地,部署大型機械76臺、各類車輛640臺、精干兵力1700人,戰區內人員隊伍、車輛裝備、物資保障聯防聯動;優化兵力部署,北兵南調,向林、農、牧交錯,社情復雜的東南部地區異地靠前駐防955人,同當地防滅火隊伍共同保護綠色林海。
  近年,森工集團創造性地提出了“北兵南調、南兵北調”“投重兵、打小火、當日滅”“一個瞭望塔就是一個哨所,一個瞭望員就是一個哨兵”等防滅火理念,有效建立了“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形成天空地一體化防滅火體系,保護著重點國有林區生態安全。
  6月10日,多云,3—4級風。
  綽爾森工公司應急事務處調度室內,值班工作人員正目不轉睛地盯著LED顯示屏。9臺電腦各自運作,反復監控著每一個瞭望站、林場、入山溝系。
  “我們這兒連續24年未發生人為森林火災,除了要感謝森林防火戰線辛苦工作的‘戰士’外,也要感謝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值班人員這樣評價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的作用:智能、快速、精準。
  今年,綽爾森工公司購置了86套森林防火智慧卡點———防火視頻監控系統,設置在公司所在地周圍溝系路口和野外主要溝系出入口,以及林場會議室和集結操場,推進智慧林業建設,推動“人防”向“技防”轉變,將“互聯網+督查”系統廣泛應用于森林防滅火各個環節,織緊織密森林防火防控網。
  這86套遠程監控系統共設有攝像頭226個,全部采用太陽能供電,部分攝像頭通過光纜、電信手機流量,實時回傳到指揮調度中心,可雙向對講,或設置內存卡,定期取回,調取監控。每套遠程監控系統安裝有聲光警戒語音提示功能,對過往人員進行提示警戒,為保護綽爾林區森林安全筑起了防護屏障。
  森林防火智慧卡點的全面覆蓋,相當于在人體神經末梢安裝了“感應器”,具有科技含量高、監控范圍廣、定位準確度高等優點,強化了入山管理體系,增加了森林防火管控能力,有效輔助智慧決策,實現了從傳統的護林防火方式向科學化、智慧化的轉變。
  連接卡扣、右膝跪地、右手握繩……“嗖”一聲,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特勤突擊隊一班班長李華衛從10多米高的索滑降塔上急速滑下,完美完成了索滑降一整套動作。
  秋季防火期前,森工集團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分期分批培訓300名索滑降隊員,為秋季森林防火做好準備。
  這支航空特勤突擊隊是我國首支基于森林航空滅火優勢,采取空地配合、戰術戰法配合、立體交叉作戰而成立的特勤隊伍,人數不多,戰斗力極強,在多起森林火災撲救中屢建奇功,護衛著中國最大國有林區。
  內蒙古大興安嶺火災發生地多為原始林區,偏遠無路,運兵困難,撲火隊員常常要步行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火場。航空特勤突擊隊成立后,打開了空中運兵通道,林區形成地空立體作戰體系,但面對集中多發的雷擊火,30人的航空特勤突擊隊力量明顯不足。為此,森工集團決定在林區各地成立索滑降中隊,擴大索滑降撲火隊伍,提高空中作戰力。
  培訓中,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特勤突擊隊隊長陸坤為學員們詳細講解索滑降動作要領和安全注意事項,從理論授課、索滑降時打繩結和掛環方法、地面索控器操作,到塔上和機上索滑降訓練等內容事無巨細。
  陸坤告訴記者:“以前參與撲救火災時都是乘坐運兵車到達火場周圍,車輛難以到達的火場就徒步。通過培訓,特勤突擊隊的小伙子們熟練掌握索滑降的基本操作,必定為今后在撲救森林火災中就近開辟機降場索滑降作業、高效撲火作戰打下堅實基礎。”
  據了解,這支特勤突擊隊在2020年12月還曾派出15名技術骨干跨越八千里路,首次飛往廣東省執行為期100天的航空護林技術培訓服務任務。
  跨區域向廣東省輸出技術服務,是廣東省應急廳和森工集團在航空護林領域時間、空間、技術、需求互補的前提下,采取市場化手段達成的創新合作,航空護林局派出5名飛行觀察員彌補廣東省航空護林飛行觀察員的不足,同時幫助廣東省帶訓航空護林飛行觀察員。派出10名特勤隊員作為教練,對廣東省航空護林專業消防隊員進行培訓和帶訓,分期分批對廣州、河源、深圳、珠海、江門、佛山、韶關6支隊伍各10名預備隊員進行索滑降培訓,為廣東省特戰突擊隊培養骨干,儲備人才。
  “鈴鈴鈴……”9月9日15時,急促的警報聲在根河森工公司應急事務處拉響,一場機械化快速反應、以水滅火應急演練就此展開。
  “收到火情報告,烏力庫瑪林場生態功能區內發現火情,機械化快速反應中隊和以水滅火中隊緊急集合,立刻前往火場進行撲救。”
  “收到,立即執行,保證完成任務。”根河森工公司應急事務處反應迅速。
  火情就是命令,警報響起后僅10分鐘,50余名隊員迅速抵達集合點,將風力滅火機、水帶、水囊、水泵、沖鋒舟、全道路運兵車等撲火工具、大型設備火速裝車,迅速趕赴火情發生地。
  “一組奔左側,二組奔右側,實行一點突破,兩翼合圍。”
  收到滅火指令后,50余名專業隊員分成兩組,分先后順序按照操作要領,動作嫻熟地啟動高壓水泵,連接管網,背、抱、拎著約20公斤重的水管、水囊、水泵等一整套以水滅火設備,迅速跨過崎嶇的溝坎,穿越荊棘密叢,向著模擬著火點沖刺,摔倒、爬起,捋直水管、續接管道、增設水囊二次蓄水……隨后,如注的水流便噴射在模擬著火點周圍。經過半小時的奮戰,明火很快全部被撲滅。隨后,清理火場、整理裝備,按計劃撤離。
  以水滅火是森林防滅火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經濟實用、滅火效率高、干凈徹底、適用范圍廣、安全系數高的優勢。
  近年來,林區各單位通過高危火險區綜合治理項目建設配備了以水滅火機具、設備。作為林區最早配備以水滅火機具、設備的森工公司之一,根河森工公司應急事務處于2016年組建了以水滅火隊伍,通過邊學習邊戰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錘煉出了一支敢戰斗、能戰斗、善戰斗的隊伍。
  寧可千日無火,不可一日不防。多年來,森工集團立足林區森林防滅火實際,在“防”字下功夫,在“滅”字上不斷探索新舉措。尤其在今年,在應急預案中細化了力量部署、應急響應、信息報告等內容,完善了指揮體系,規范了現場指揮編成和職責,增加了四級調度流程等內容,貼近實戰,無縫銜接;812名瞭望人員全天候值守,衛星遙感熱點、氣象雷電測報、飛機空中巡護、高山瞭望與64套遠程視頻監控交叉互補,預警監測進一步強化; 自籌資金5208萬元購置航空消防、以水滅火、大型設備等5687臺套。致力于“用精兵”,在21個下屬單位組建了300人的航空消防特勤突擊隊,現已全部具備了直升機索滑降能力,進入實戰狀態,能發揮“以一抵十”的作用;致力于“高效化”,在19個森工公司組建了600余人的機械化快速反應中隊和以水滅火中隊,一專多能,配備消防水車、水罐車、各類水泵、水龍帶、移動蓄水池、履帶式裝甲運兵車、隔離帶開設車、自卸車、沖鋒舟、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等,形成有效戰斗力,滅火作戰逐步由“單兵種”向“多兵種”、由“單一型”向“復合型”、由“平面型”向“立體型”發展,切實提升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開創森林防滅火工作新格局。
  針對林區通信覆蓋率低、林場職工通信難問題,森工集團黨委積極和國家、自治區有關部門溝通協調,2021年第7期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將林區納入實施范圍,批復建設4G基站121座。目前,林區各單位已鋪設完成主干光纜2587.972公里,完成任務總量的93%;熔接光纜2300公里,完成任務總量的82%;開挖太陽能光板底座坑96個點位,完成任務總量的95.8%。林區各單位積極配合運營商,已經開通高山通信基站7座,建設機柜底座68個,安裝設備柜16個、基站主設備16套、天饋線16個,敷設引接光纜519公里。
  該項目完成后,林區公網覆蓋率將由目前的10%上升到50%,在重點區域將達到70%。在茫茫林海中,架起一條信息“天路”,筑起一道生態建設的“防火墻”,助力森林防火工作,為林區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核對調查數據、分層碼、烘干內業臺賬……10月13日,在庫都爾森工公司應急事務處會議室里,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認真嚴謹,森工集團森林調查規劃院技術人員正在現場指導,加強數據審核把關。
  自今年森林火災風險普查工作開展以來,庫都爾森工公司周密部署、高效推進,面臨時間緊、任務重、標準嚴、專業強的實際情況,抽調森林資源管理處、應急事務處、各林場的精干力量,組建了6個外業組、1個內業組、1個烘干組,對255塊標準地進行可燃物外業調查,把森林火災風險底數摸準、摸細、摸實。
  森林火災風險普查是全國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決策部署,也是提升森林防火治理能力和改善森林防火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通過森林火災風險普查摸清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火災風險隱患底數,科學預判今后一段時期森林火災風險變化趨勢和特點,可以為林區有效開展森林火災防控提供權威的風險信息及科學決策依據。
  森工集團深刻認識開展森林火災風險普查的重大意義,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指示精神,將普查工作作為當前重要政治任務來抓,高位推動、主動作為、全力推進,先后于8月5日召開動員部署會、9月28日召開推進會、11月5日召開領導小組調度會。克服接到任務晚、調查難度大、氣候條件差等不利因素,壓緊壓實責任,全力以赴完成好普查工作任務。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生態功能區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森林面積8.37萬平方公里,活立木總蓄積10.33億立方米,是我國受森林火災威脅最大的地區之一。
  本次普查涉及森工集團25個森工公司(管護局、區、所),共布設3967個樣地,各類樣方4萬余個以及野外火源、歷史森林火災、火災減災能力調查等。森工集團整合全林區森調、應急、資源、生產等技術力量,共組建169個調查組(各基層單位139個、規劃院30個),共計140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普查工作,其中大樣地調查及平衡含水率測定、燃點熱值測定以及野外火源、歷史森林火災、減災能力調查由規劃院負責完成;標準地調查及樣品烘干由各森工公司負責。
  10月18日,已完成全部樣地的外業調查和森林野外火源、歷史火災及減災能力調查任務。截至目前,普查工作總結、內業質檢、數據匯總和實驗室數據測定上傳也已全部完成。
  規劃院作為技術支撐單位對所有調查樣地按3%要求進行抽樣檢查,共檢查樣地109塊,合格率94.5%,森工集團普查辦組織應急、資源、規劃院組成的聯合檢查組共抽檢6個單位3塊樣地,合格率100%。
  只有摸清隱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防患未“燃”。
  本次普查獲得的普查數據,可以對林區火險等級進行區劃、評估,用于指導今后防火、減災、產業發展、生產經營、重大建設等工作,也是為智慧林業、大數據、林業現代化提供支撐,推動森林防滅火工作由“被動防御”向“主動防控”轉變,為保護森林資源、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此外,今年森工集團落實防滅火資金3.04億元,用于防滅火人員伙食補助、靠前駐防費用、撲火費用、撲火儲備金、設施設備購置及維修;積極推進960公里林下經濟節點路、1715公里通林場路和657公里防火應急路建設,盡最大努力搶修夏季水毀公路橋涵,確保運兵順暢;與屬地政府、毗鄰省區和森林消防、森林公安、電力、鐵路、氣象等單位部門簽訂聯防協議,密切工作機制,明晰職責分工,筑牢社會化聯防體系;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加強安全常識教育、防護裝備配備、制度規范完善和緊急避險訓練,開展分級分類防火業務和安全培訓223次,培訓各類專業人員16291人次,以專業化、科學化、規范化建設提升安全避險水平;推進與科研機構對接合作,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雷擊火和邊境火防控技術國家創新聯盟在林區開展了2021年度“產、學、研”試驗活動,開展了無人機氣象因子監測、火情偵查、搭載防撲火物資、水袋滅火、可燃物調查、三維建模、通信組網、雷電攔截等實驗,在北部原始林區布設4套拒雷系統,實地進行抗雷數據積累測試,實施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雷擊火防控應急科技項目,新增升級改造全波三維閃電定位儀6處,每處定位儀可實時探測定位150公里范圍內的閃電定位、次數、密度、分布等信息,實現雷電定位監測全覆蓋。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