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特勤突擊隊快速處置雷擊森林火災 。
6月27日,記者從森工集團森林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獲悉,近期,受異常天氣影響,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北部持續干旱少雨,雷電活動頻繁,森林火險等級極高,火險形勢極為嚴峻。據國家林草局雷擊火感知系統監測,6月1日至27日共發生雷電地閃53913次,致使林區北部根河、金河、阿龍山、滿歸、莫爾道嘎森工公司及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等地相繼發生24起雷擊森林火災,森工集團投重兵、打初發火,均在極短時間內高效撲滅。
火場航拍。
火情就是命令,救災就是擔當。雷擊森林火災發生后,國家、自治區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高度重視,森工集團森防指迅速響應,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按照“一到位、三同時”的要求,迅速調集精干力量前往撲救。
森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森防指總指揮張良,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森防指總指揮恩和特布沁第一時間到指揮中心指揮部署,科學制定撲救計劃、果斷決策重兵投入。副總經理、森防指副總指揮王偉靠前協調指揮,班子成員按應急預案分工,統籌抓好撲救指揮、綜合協調、后勤保障等工作,建立起指揮、撲救、保障協同貫通的撲救指揮體系。
針對林區北部特殊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準確研判火場發展態勢,第一時間制訂具體撲救方案,綜合采取“一點突破、兩翼推進”“多點突破、分兵合圍”等戰術戰法,通過索降撲火隊員、飛機吊桶壓制火頭快速滅火,大型機械設備和撲火隊員多點向心、地面跟進,開設隔離帶、水泵接力以水滅火清理火場等措施,做到了急而有序、忙而不亂、密切協同。
森工集團森防指和前線指揮部準確研判各個火場發展態勢,統籌多方調集力量,及時調整戰略戰術。各參戰單位晝夜兼程、多點向心,梯次進入滅火作戰中,保證各個火場和火場各個方向都有重兵撲救、重器攻堅。
雷擊火現場。
雷擊火現場。
面對林區北部道路密度低、山高林密,陸路無法到達的實際困難,航空護林局充分發揮空中優勢,積極協調飛行計劃,統籌調度飛機,合理安排飛行,第一時間發現核查火情、提供準確火場信息、索降特勤突擊隊員精準投入指定位置、實施吊桶灑水控制火頭,發揮了關鍵作用;全體參戰人員克服高溫酷暑、偏遠無路、山高林密等諸多困難,利用大型機械車輛和以水滅火結合的優勢,對火場實施重點圍控。經過林區專業撲火隊伍、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森林公安、氣象應急保障等多部門3100余人的共同努力,形成多方合力,所發生的雷擊火情均在極短時間內迅速撲滅,將森林火災損失降到最低。
6月25日,黑龍江漠河與北部原始林區交界處發生雷擊森林火災,森工集團本著“一個嶺、一片林、一條心”的防火理念和“防火有界、滅火無界”的聯防聯控運行機制,派出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M-8、K-32兩架直升機空中支援撲救行動,實施索降特勤隊員和吊桶滅火作業,地面增派530人專業隊伍合力撲打邊界火。
據了解,進入夏季雷擊火防控期,為高效防范和處置夏季雷擊森林火災,森工集團森林防滅火指揮部于6月14日下發《關于結束春季森林防滅火戒嚴管制期積極應對防范夏季雷擊火的通知》,要求按時結束春季防滅火戒嚴管制期的單位仍需高度警惕,加強對夏季雷擊火的防范。
森工集團根據氣候變化趨勢和雷電活動路徑,在重點區域嚴密布防兵力,立足夏季雷擊火防范,積極調整兵力部署,林區290座瞭望塔866名瞭望人員全天值守,衛星遙感熱點、氣象雷電測報、飛機巡護、高山瞭望與遠程視頻監控交叉互補,密切監視火情。持續實施靠前駐防,夏季南兵北調,向北部原始林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區靠前駐防910人,森林消防隊伍1181人全部移防北部林區,做到指揮、力量、裝備“三靠前”,保持高度戰備狀態,進一步提高應對夏季雷擊火防控綜合能力,確保“人為火不發生、雷擊火不過夜、撲救無傷亡”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