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面對林區全面停伐和改革、轉型發展的新形勢,如何找準工作的落腳點和切入點,是當前林區工會工作創新發展的關鍵。而這個落腳點和切入點之一,就是發展林下經濟,助推林區改革和轉型發展,實現富民興林。
林區的家庭經濟作為工會組織扶貧幫困一個重要手段,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由林業工會組織和倡導發起。歷經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階段,在各級黨政的重視和支持下,通過林區各級工會組織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近年來,在國有林管理局黨委的領導下,林業工會把扶持職工發展林下經濟融入到林區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實現富民興林的偉大工程中來,強化“造血”功能,突出項目幫扶,使林下經濟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效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目前從整體上看林區的林下經濟發展并不平衡,發展的速度和規模與企業轉型發展的要求和職工群眾的愿望相比,其他國有林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其中有機制體制的原因,有思想觀念上的原因,也有工作措施不到位的原因。如何用六中全會精神指導我們更好的解決這些制約林下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使林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推動林區轉型發展、實現富民興林,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大力氣:
一、轉變觀念,提高對林下經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林區轉型發展的目的是實現富民興林的目標,富民興林的核心是改善民生。實現富民興林、改善民生的最主要途徑,就是扶持引導職工發展富民項目,以此作為林區職工精準脫貧的有效途徑,這也是自治區黨委“十三五”脫貧攻堅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符合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又符合林區的客觀實際,更符合職工的愿望。林區的轉型發展,必須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要通過工會組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調動全體職工群眾參與其中,而林下經濟就是一個最好的載體和抓手。所以,林下經濟不僅是工會組織扶貧幫困的重要手段,同時更是林區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實在在的富民項目,是黨政改善民生的一個重要載體。我們必須要立足新形勢、新任務,充分認識到發展林下經濟工作的重大現實意義,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發展林下經濟工作當做一項政治任務抓緊抓好,把發展林下經濟工作放在林區發展大局中去統籌、去謀劃,作為林區轉型發展的內在要求,作為改善林區民生的重要手段,努力改善和提高職工特別是困難職工的生活水平。
二、加強領導,建立林下經濟發展大格局
發展林下經濟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需要黨政及各方面合力推進,必須要建立“黨委領導、行政推進、工會實施、職工參與”的林下經濟發展大格局。建立這種發展格局,要求各級黨組織把發展林下經濟工作納入重要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加大領導力度,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各級行政要在資金扶持的基礎上,加強項目引導和政策鼓勵,把發展林下經濟工作納入企業發展規劃,納入經濟考核目標。抓好林下經濟工作,是林區各級工會組織融入中心、服務大局、增強凝聚力的客觀需要和重要途徑,是對職工特別是困難職工最直接的服務,是對他們利益最現實、最有效地維護。各級工會組織要通過加強自身建設,把扶持職工發展林下經濟工作作為扶貧幫困的有力抓手,發揮好四個作用:即政策上的推動,資金上的啟動、項目上的聯動、技術上的帶動,成為黨委了解民意、行政改善民生、工會依法維護職工利益的重要陣地。
三、創新機制,實現林下經濟發展的“三個轉變”
做好新形勢下的林下經濟工作,要從職工的實際需要出發,從自身的經濟實力出發,積極創新幫扶方式,建立全新的幫扶機制,拓寬幫扶工作思路,以創新發展的理念謀劃好林下經濟工作,實現發展林下經濟的“三個轉變”,即從短期幫扶向建立長效幫扶機制轉變,從以工會為主的幫扶向黨政工全方位幫扶轉變,從救助型向發展型轉變。
在具體工作中,要體現“四個結合”。一是堅持資金扶持與精神鼓勵相結合。一方面對困難職工發展林下經濟投入必要的資金,增強困難職工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激發他們自主創業、自我發展的能力,增強自我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二是堅持公益性投入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林下經濟要做強做大,必須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私有制,這也是林區的林下經濟發展要走什么樣路子的問題。要積極引導那些已初具規模而且發展前景看好的林下經濟大戶面向市場采取聯合、股份等形式,尋求資金幫助,解決發展資金的“瓶頸”問題。三是堅持項目發展與經濟轉型相結合。組織和引導職工積極參與到轉型項目中來,在保護的基礎上充分開發和利用林區豐富的林下自然資源,形成森林經濟產業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四是堅持項目建設與科技引領相結合。要依托科技支撐,鼓勵和支持那些已經初具規模的林下經濟戶,逐步引進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項目,以科技帶動項目發展。
四、面向市場,加速推進林下經濟“四化”進程
一是生產規模化。林下經濟發展初始階段都是零散型的,但是隨著發展壯大,要參與市場競爭,必須要實行規模化生產,采取公司加基地加林戶模式,依托“龍頭”發揮輻射引領作用,以項目為基礎,聯合散戶,形成利益聯合體,即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夠適應市場需要。二是項目發展特色化。有了特色分工就可以形成內部的良性競爭,在實行規模化生產的基礎上,圍繞特色分工去發展深加工,最后做強做大,這是林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三是產品標準化。包括產品的標準化、質量的標準化、包裝的標準化等等,真正做到最優、最綠、最特。四是經營品牌化。林下經濟能夠發展成為一個品牌不容易,但作為轉型經濟,林下經濟要想走得更遠、更好,必須要走品牌這條路,品牌越多證明發展的質量越好,市場份額占領越多,產品的附加值越高。
李穎蓮(作者單位:林業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