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看,短小精悍的美文,最容易被讀者接受,因而傳播效率最高、效果最佳。編輯記者編寫“精美”文章,不妨先嘗試角色換位,從受眾視角也就是從“讀者喜好”出發謀篇布局、落筆成文。
一、構思定位:新聞“標尺”下的“精簡裁冗”
什么是精美的文章?是指精煉的文字,精巧的手法,精彩的內容。美文有很多種,對于時效性極強的新聞傳播來說,簡約本身就是一種美,“講究”的簡約會更美。
精美的文章有共性特征:有一個鮮明而集中的主題來統領,有緊湊而嚴密的邏輯結構來支撐,還有豐富形象的表現手法來展現。而這些,都可以用一個新聞“標尺”來衡量。
在編寫稿件之前,我們可以嘗試一下編輯記者與讀者“換位思考”:假如“我”是讀者,“我”最關心、最想知道、最感興趣的內容是什么?“我”最喜歡、最期待、最容易接受的表現形式或表達手法是什么?當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再去編寫稿件時,材料的取舍與運用就有了一把以“新聞性”高低為刻度的“標尺”:凡是不能回答上述問題的內容,統統“舍”去;凡是不能解決上述問題的表現手法,一律“改”掉;然后,對保留下來的材料以及表現手法進行“倒金字塔”式處理,也就是按照“新聞性”高低進行梯度排序。具體而言就是按照內容的重要程度和喜好程度,把“最重要”和“最喜歡”的排在最前面,把其他內容按“其次”、“再其次”、“最后”的等級次序先后排列。
這樣編寫出來的稿件才能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可讀性強,而且便于后期編改處理。后期精簡稿件就可以直接從“倒金字塔”序列底部“最不重要”或者“最不喜歡”的內容入手。
二、業務技巧:“大刀闊斧”與“惜墨如金”的新演繹
所謂“大刀闊斧”是指編寫過程中,從宏觀層面根據新聞傳播的需要,重新調整文稿的主題、重點、結構、邏輯甚至表現方式,這些調整自然會導致大段大段的內容被剔除掉。所謂“惜墨如金”是指編寫稿件過程中,從微觀層面反復錘煉語言,調整表現手法,用精煉簡約的方式表達相應的內容。
“大刀闊斧”適用于那些類似常規性會議總結、工作報告、調研報告、公文或論文式長篇文稿。我們要善于從文山會海中“淘沙”,更要善于從漫天黃沙中“掘金”。按照新聞標尺從繁雜的信息材料中提煉出一個有新聞價值的、高度集中的主題。只有主題集中才能保證結構緊密、邏輯嚴謹,否則文章容易變得枝枝蔓蔓、無邊無際,精美更無從談起。
一篇精美文稿,不僅要有精致的宏觀架構,還需要在微觀上有簡約化的文字表達,要求行文“惜墨如金”。對于編輯和記者來講,編寫文稿追求簡約尤其要注意剔除匯報、總結、公文或論文色彩,用新聞化語言和讀者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對文稿內容進行“翻譯解碼”,把宏觀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把高深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通俗化。這種基于受眾視角的“翻譯解碼”本身就是對原文或原材料的簡約化處理。
三、通用原則:忠于事實是生命,忠于原文是根本
在新聞業務實踐中,每篇稿件都有其特定背景和實際情況,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準確是文章的根基。無論是大段大段的截取還是字句之間的斟酌,忠于事實,忠于原文,確保信息真實、準確是編寫稿件的“硬杠杠”。有些時候,也許僅僅是原文中一個字或一個詞的位置改動,或者對文稿內容的理解稍有偏頗,都有可能扭曲事實或違背愿原意,特別是對行業內一些較為專業的語言和表述方式更是如此。
面對此類問題,只要我們多推敲幾遍原文,多打幾個電話核實,多幾分扎實的采訪,多幾次虛心的請教,就能多幾重保障。
人有尊嚴,稿件亦然。忠于原文要求在編輯稿件過程中要尊重稿件的文風、文體和文品,這實際上也是對作者的一種尊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精簡稿件須因“稿”制宜,簡約或者精美不能單純以篇幅和字數而論。精美文稿的“精”是相對的,不同的體裁、不同的主題、不同的欄目或版面定位,甚至不同的宣傳時機,對“精”的要求不一樣,但有一點要求是不變的:文稿“宜短”絕不能長、“宜長”須要言不繁。而所謂的“美”則有一個通則,那就是無論篇幅長短,都要精煉、簡約、讀者喜聞樂見。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古人這種對待文字嚴謹求實、精益求精的態度,對于我們編寫稿件來說尤為適用。 (劉穎 作者單位:林海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