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李春紅
從前的我一直不喜歡自己的名字,這源于孩提時代看過的一部戲曲電影,如今早已不記得那部電影的名字,更忘了戲中的情節,但清楚地記住了戲中幾個丫鬟的名字分別叫春紅、秋菊和冬梅。自從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就是一個伺候人的下人的名字時,我便在心中生出許多的不喜。
那時我埋怨母親為我起了個俗氣的名字,并多次苦苦央求母親為我改名,母親實在拗不過我,就讓我帶著戶口本自己去山下的派出所改,我那時才幾歲而已,家住在林場,派出所在山下的鎮上,下山的路有30公里,交通也不便利,無奈之下我只好作罷,之后我雖然不再跟母親提及改名的事,但心中卻有諸多的不情愿。
少年時期讀《紅樓夢》,其中賈雨村說的一句話:“賈政為女兒起名用春紅、香玉這樣的艷字,太過俗套”,從那以后,我對春紅這個名字更加不喜歡了。
我出生的那個年代,由于醫療條件落后,嬰幼兒早夭的現象時有發生,迷信的老人認為,這是孩子“命薄福淺”。那時老輩人給男孩起名多用釘柱、狗剩、鐵蛋,女孩子則叫什么花呀、紅呀、菊呀的,說這樣的賤名好養活。如此看來,“春紅”也是母親為我起的賤名。后來聽母親講,只因為我出生在春天,生我時母親落紅,所以我便得了這個名字。
“春紅”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指春天的花朵或是落花。常被用來描繪春天的景象、花朵的美麗和色彩。那時我覺得春天的小花就是個俗物,怎能與“玉”字和“慧”字相比呢,一個“玉”字,讓人想到的是那人見人愛的玉人兒;而“慧”字則讓人想到的是一個聰明、智慧又有著一雙狡黠大眼睛的姑娘。而落花更讓人覺得凄涼。總之,我對這個名字是極其的不滿,而這種不喜歡竟然伴隨我幾十年。喜歡上這個名字,卻是近些年的事。
年輕的時候,四季變換于我而言好似無關緊要,然而近些年,我卻對四季的輪轉格外上心,尤愛春天的景色,每到春暖花開之際,我就會走出家門,投身大自然的懷抱,春天的原野,一簇簇新綠,一抹抹春紅,大地被潤澤得如詩如畫,那繽紛的色彩,仿佛從夢境中走來。我每天穿梭于花叢之中,沉醉于山水之間,用相機記錄春天的美景。我尤愛拍花,哪怕是那毫不起眼的一朵小花,亦被我收入鏡頭之中。為了拍攝一朵小花,我更是不惜起早貪黑、彎腰低頭。徜徉在花海之中,用鼻尖輕嗅那若有似無的花香,心也隨之變得輕盈而靈動。當我與春天共舞,與美好相擁時,突然間發現“春紅”原來是這世間最美好的景物,至此,我也喜歡上了“春紅”這個名字。
我生在早春之際,在林區,春天最初的那抹紅當屬杜鵑花無疑。自那以后,我便將 QQ 名設定為“林海杜鵑紅”,而空間則以“春回大地”來命名,各取我名中的一個字,期望我人生里的嚴寒已然成為過去,接下來的時光處于溫暖美好的歲月中。后來出現了微信,我便選用“紅嫣然”作為微信名,取“嫣然”所蘊含的美好,來填補“春紅”寓意中“落花”的欠缺。
“春紅”一詞,早在唐詩宋詞中就有著廣泛的運用,“十五入漢宮,花顏笑春紅。”唐代大詩人李白以“春紅”來比喻嬌羞的少女。“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南唐后主李煜借“春紅”來表達他對時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感傷。宋代大詩人蘇軾在《眉子石硯歌贈胡誾》中寫到“小窗虛幌相嫵媚,令君曉夢生春紅”,他用“春紅”來形容窗外動人的春色。“粉墻斜露杏花梢,春紅樹杪斜風度。”詩人溫庭筠用“春紅”比杏花,粉墻里斜伸出幾枝杏花,一幅寧靜而美麗的春天畫面躍然于我們眼前。
詩人以“春紅”來勾勒春天的景致,以此抒發對時光、生命以及美好事物的感嘆與思索,往昔的我不知道“春紅”竟然有著這般豐富的內涵和意象,而我亦從詩詞當中體悟到“春紅”一詞的情感和意境,并從心里愛上“春紅”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