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劉梅華
2014年10月27日,是我人生歷程中無比悲痛的一天。這一天母親永遠離開了我,化作山嶺中的一把泥土,留給我的是無盡的思念和回憶……
母親出生在山東省一個貧窮的農(nóng)村家庭,成家后和闖關(guān)東的父親一起來到了大興安嶺。也許是在北方生活久了,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嚴(yán)寒和生活的磨礪,母親的性格中融入了北方人的樸實、勤勞和堅韌。
由于姥爺去世早,姥姥因小腳行動不便,而母親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所以家庭的重?fù)?dān)便落在了母親的肩上。嫁給父親前,母親就是村里最能干的姑娘。成家后,母親隨父親來到大興安嶺,開始一心一意地相夫教子。父親上班時,母親便在家料理家務(wù)。母親在家附近開辟了一片菜地,種植蔬菜,并飼養(yǎng)家禽家畜,為全家的餐桌提供新鮮的食材補給。到了年底,母親會殺上一頭豬,燉上一大鍋香噴噴的殺豬菜,讓我和小哥分送給左鄰右舍,和大家共同分享豐收的喜悅。
家里孩子多,僅憑父親微薄的收入難以養(yǎng)活一大家子人,母親就到房建隊做家屬工,篩沙子、搬磚……這些工作既辛苦又危險,許多男人都避之不及,但母親卻毫無畏懼,主動去做那些最辛苦的工作。母親的實誠和能干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在外,母親是一把干活的好手,在家,她更是無所不能。受限于當(dāng)時拮據(jù)的經(jīng)濟條件,家中的物件擺設(shè)難免顯得有些陳舊與簡陋,然而,在母親的精心打理之下,一切都變得井井有條、一塵不染、光潔如新。印象中最深的是家里地面鋪的紅磚,干凈的母親總是將紅磚地蹭的通紅。母親的針線活也做得很好,每逢大年三十,我們兄妹五個總能穿上她日夜趕制的新衣。母親還有一手好廚藝,善于粗糧細作,再簡單的食材在她的烹飪下也能有滋有味,在母親的精心撫養(yǎng)下,我們兄弟姊妹個個都身體強壯。
小時候,我們每天都眼巴巴地盼著父親下班回家。每當(dāng)父親勞作一天歸來,母親就會端上她精心烹飪的飯菜,我們幾個孩子圍坐在飯桌旁,氣氛熱鬧非凡。只有父親開始用餐,我們才能動筷。那段時光雖然清貧,卻又無比幸福。那時母親就給我們立下規(guī)矩,讓我們從小懂得孝敬長輩。
母親雖然沒有上過學(xué),但她深知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為了讓我們兄妹五個都能有學(xué)上,她不辭辛勞,日夜操勞,省吃儉用,積攢著每一分錢。遺憾的是,我的三個哥哥不愛學(xué)習(xí),就我和姐姐考上了學(xué)。在我考上中專的第二年,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fù)?dān)讓我曾考慮放棄學(xué)業(yè)以減輕負(fù)擔(dān),每當(dāng)這樣的念頭浮現(xiàn),母親總是安慰我,鼓勵我要多讀書。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母親的支持與鼓勵一直是我前進的動力。后來我分配到南線林場工作,工作的繁忙讓我很少有機會回家看望她,那時的我總是感到愧疚。但母親從未埋怨,每當(dāng)家中來了客人,提起我時,母親總是毫不掩飾對我的驕傲,給予我充分的支持和理解。她總是說:“工作要緊,有時間再來看我就行,學(xué)文化就是要多給國家作貢獻。”
從小到大,母親一直都是我的避風(fēng)港,雖然她已離我而去,但我深知,現(xiàn)在的我,也成了女兒的避風(fēng)港。這是母親留給我的責(zé)任與擔(dān)當(dāng),這份傳承成了我們家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在順境中不驕不躁,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堅守自己的原則,這也是母親賦予我行走人世間的勇氣和底氣。
母親的教誨早已深植我心,我會遵循她的意愿,成為一個勤勞、善良、正直的人。我也會用行動去影響女兒,讓她在良好的家風(fēng)中成長,讓母親留下的這份無價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