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鄒建明
初 露 鋒 芒
如何將我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隊長和張師傅、賁師傅為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我也謙虛地向眾多師傅們請教并征求了意見。
經過深思熟慮和周密規劃,我設法從技術科和機修廠借來了圖紙、掛圖和實物,加上我自己繪制的圖板和草圖,將它們展示在走廊、會議室以及車間里。
在午飯、業務學習以及部門例會期間,我們以多種形式組織了各種展覽、講座和工種班,這些活動深受工人師傅們的喜愛。
我們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和關鍵點;零部件拆卸和組裝的規程、要點及注意事項;車輛各個系統的工作原理、維護保養規程和常見故障排除方法;以及常用標準及其意義,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細致耐心地答疑。
面對生產中亟待解決的難題,我與師傅們共同溝通、探討。這不僅對安全生產和提升生產效率產生了積極影響,也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與好評。
在面對緊急、危險、重要、艱巨的搶修任務時,我從不退縮或推諉。隨著時間的推移,師傅們開始尊重并欣賞我。每當有維修保養或搶修任務時,他們都愿意帶上我,而我從不推辭。有時車輛會在途中發生故障,無法立即修復,又不能立即拖回,為了防止發動機凍壞,必須將機油放掉。面對像放油底殼機油這樣的困難和臟活,我總是主動承擔。
那時,我躺在車底下的雪地上,用牙齒緊咬著手電筒,嘴唇的皮膚甚至粘在了手電筒的金屬外殼上。當我擰開密封螺絲,冰冷刺骨的機油便直往我的臉龐、領口和袖筒里噴。當我被拖出來時,臉色蒼白,嘴角流血,全身顫抖。由于沒有替換的棉衣,穿著那件凍得硬邦邦的棉襖,其痛苦難以言表。
當隊里暫時沒有維修保養任務時,我便隨車給運材師傅當助手。這不僅讓我有機會了解車輛的運行狀況,聆聽司機師傅們的心聲,掌握我們所面臨的各種挑戰,還能對技術保障的需求進行調研。
在木材運輸的道路上,有一個大家默認的規則。由于道路狹窄,許多路段缺少會車空間,因此一旦需要會車,空載車輛必須駛離主道,為滿載車輛讓路。之后,滿載車輛會牽引空載車輛離開。
如果會車的地點位于彎道,兩輛車都不方便倒車,且道路下方溝壑深邃,存在“塔頭”(沼澤中的一種特殊地貌),而且積雪較深,一旦硬著頭皮駛離道路,就可能深陷其中。 在這種情況下,我會迅速跳下車,踏過深及膝蓋的積雪,揮鍬鏟雪,砍伐樹枝以用來填平坑洼,甚至鉆到車底拆解牽引用的鋼絲繩。接著,我讓師傅們坐在駕駛室內操作,自己則在刺骨的寒風中穿梭,忙碌地協助兩輛車的師傅們協調動作,糾正偏差。
由于運材車需要掛接拖車,車身相對較長,而鎮上的道路狹窄且擁擠,尤其是在凌晨和夜晚,光線昏暗,視野受限,極易引發交通事故。因此,當車輛前方出現行人時,司機們必須搖下風擋玻璃,大聲呼喊,以提醒行人注意。有時距離過近,臨時降下風擋玻璃已來不及,這極其危險。后來,司機們便選擇將風擋玻璃永久性地降下,在車窗上搭上一個麻袋,用門板固定,再將麻袋推至車窗外以擋風,盡管這樣做會很冷,但操作起來更為便捷。每當我跟車時,我總是主動承擔起這一責任。一旦車輛接近行人,我便會將身子探出車窗,向行人發出警告。正因如此,每當司機們出車時,一旦看到我,都會熱情地邀請我一同上山。有時,他們會將林場工人贈予他們的蘑菇、木耳、野菜等山貨分給我一些,以示友情和感謝。
在那個時期,大部分車輛都靠進口,一旦發生故障,出于商業利益考慮,制造商在維修過程中堅決禁止我國技術人員參與,對我們實行了嚴格的技術保密措施。他們將維修車間封閉,并設置警戒線。對于那些難以迅速修復的零部件,甚至要進行密封處理,運回本國進行維修,而維修的高昂費用則由我們承擔。
得益于我所掌握的專業電氣知識,我夜以繼日地查閱資料,反復試驗,并主動尋求各部門的支持,逐漸掌握了一套解決車輛電路故障的方法,克服了電路維護保養中的一系列難題,贏得了局領導、單位領導及師傅們的一致好評。這極大地鼓舞了我,激勵我以更飽滿的熱情,更堅定的決心,更加倍的努力投入到工作中。
二 次 創 業
“如果樹木不能砍伐,木材不能銷售,我們將如何謀生?”
這一問題,困擾著林業戰線的數十萬干部職工及其家屬,成為每個林業人心頭揮之不去的憂慮。
“是完全等著國家救濟,混吃等死。還是摸著石頭過河,闖出一條新路,開始第二次創業?”答案當然是后者。
等待,甚至是退縮,不是林業人的性格。勵精圖治,迎難而上,勇于探索才是我們的選擇。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技術人員和行業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全力以赴,集思廣益,積極拓展視野,引進外來經驗。我們積極尋求合適的項目,尋找合作伙伴,申請貸款,審批場地。即使跌倒,我們也會重新站起。面對失敗,我們總結教訓。反復嘗試,不斷探索。專注于“林下經濟”這一重大議題,我們終于實現了林區的重生,踏上了二次創業的征程。
為了挑選出適合在大興安嶺地區種植的藍莓品種,技術人員不辭辛勞,遍訪北方多個省份的藍莓種植成功區域。通過廣泛的調研、細致的比較和虛心的學習,成功篩選出了一批果粒大、果粉厚實、口感好、產量高且耐儲存運輸的優良藍莓品種。
同時,我們以誠懇的態度,禮賢下士,邀請了種植專家和科研人員加入團隊。為這些專家和科研人員提供了優越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營造了一個能夠讓他們安心研究的氛圍,并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確保每位專家都能充分發揮其專長,實現其價值。
接著,又精心挑選了一批優秀的人員,并在專家的指導下展開了高強度的培訓。在專家的嚴格監督下,團隊成員爭分奪秒,加快進度,開始緊張地進行土地平整、大棚搭建、配方研究和土壤改良工作。隨后,嚴格按照專家的指導,精確地挖好定植溝,并小心翼翼地移植苗木。隨之學習溫度和濕度的調節,水分供給與施肥管理,修剪枝葉以及常見的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至此,藍莓種植工作已初具規模,首戰告捷。
然而,種植工作的推進并非一帆風順。盡管果苗生長旺盛,卻遲遲未見開花結果。技術員小郭焦急得嘴唇上都起了泡。該如何是好?怎么辦?還得向技術要答案,向經驗求題解。因此,他通過網絡向專家發送了采集的影像和數據,虛心求教改進措施和處理方法。
為了精確掌握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規律,并尋求有效的控制方法,小郭夜以繼日地工作,在晝間溫度超過25℃、濕度接近75%的大棚中,持續記錄觀察數據,整理并歸納結果,及時上傳給專家。根據專家提供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實驗方案。
長時間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工作,小郭患上了嚴重的濕疹,但他依然堅守崗位,不肯輕易離開。最終,他因過度勞累而虛脫在大棚里。
經過團隊的不懈努力,逐步實現了精準的溫度和濕度控制;穩定了土壤水分;攻克了土壤pH值超標和微量元素不均衡的難題;確定了栽植穴表面覆蓋的稻草、腐葉、木屑等有機混合物的最佳配比。摸索出了施肥的種類、精確的數量和時間規律;通過適時、適量的通風,合理使用無公害藥劑,有效解決了灰霉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問題;探索并實施了苗木越冬及春季復蘇的保暖和防抽條的有效措施。
汗水滋養了苗木,承載著人們的希望與幸福之花,藍莓碩果累累,宛如一串串璀璨的藍寶石。它驅散了林業人心中的陰霾,照亮了新林區的輝煌未來。
得益于技術的革新,藍莓已經廣泛種植,并且沙棘果也跨越千里,落戶于此,它們能夠四季供應市場。這些果實不僅裝點著人們的果盤,還融入了人們餐后品茗的茶香之中,成了延年益壽的佳品。
鹿苑中鹿鳴聲聲,鹿哨聲回蕩;豬場里二代野豬活潑好動,相互追逐嬉戲;圍欄中的狍子搖擺著雪白的尾巴,悠閑地咀嚼著青草;而野雞在鐵絲網棚里“咕咕”叫著,自在地啄食著草叢中的小蟲。
源源不斷的林副產品,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餐桌,也充實了人們的菜籃子,讓人們的物質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目睹著眼前這日新月異、百業興旺的繁榮景象,只有那些親身經歷和參與其中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感受苦盡甘來的喜悅,以及那份歷經曲折、堅持不懈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