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老魏叫魏佑春,1972年夏季,從山東萊蕪市的鄉下投奔親戚來到烏爾旗漢,自此,老魏便留下來,當時,建筑施工正缺人,尤其開攪灌誰也不愿意開,那是又臟又累的活。施工負責人讓人教老魏,老魏那時正年輕,又從外地剛來,深怕丟了飯碗,讓他干,他欣然接受,誰知老魏這一干就干上了癮,而且干出了名堂。
別人開攪灌機,多少天攪灌下面不清理一次,老魏每天下班,先清洗攪灌,然后把攪灌下面清掃干凈。活干得漂亮,工程進度也快。很快,施工負責人就發現了魏佑春,還在工地現場當著眾人面表揚了他,受到表揚后,老魏沒有一絲一毫的驕傲,而是更加精益求精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攪灌壞了不知道怎么修,馬上請教明白人,然后,自己默默地學習。在工地上包過工程的或是開過攪灌的都深有感觸,攪灌機磨損大,油絲繩容易脫落,一時修理不好,就耽誤施工。這種活對老魏來說那是小菜一碟,幾分鐘輕松搞定。
好名聲往往不脛而走。自此,老魏成了每年施工期各工地爭搶的對象。對此,老魏只有一個辦法,誰先提出就先答應誰,這樣雙方誰也不會傷了和氣,可是無論老魏走到那個工地都把活干得漂漂亮亮。老魏是每年進駐工地最早的一個,先做些準備零活,施工正式開始,開攪灌機,按照老魏的話說:無論你干什么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到了成家的年齡,大家又為老魏介紹對象,張羅成了家,魏佑春高興得不得了。
老魏也有自己的苦惱。一是因為戶口遷移來的晚,影響了自己的工作,二是老魏覺得多年來太對不起妻子和女兒,從孩子懂事時起,他就沒有讓孩子體驗到父愛,一年四季,夏秋都在工地,冬春又得在山場干活,然而,為了一家的生計不得不如此。
誰曾想:老魏這一干就是39年。幾天前,在工地現場,又見到了老魏,問老魏還打算再干多少年,老魏說:我已經60歲了,交了知青的養老保險,女兒已成家立業,明年就退休了,退休帶老伴回老家,“盲流”的稱呼也該畫上句號了。聽了老魏的話,我有些心酸,但是更多的是為老魏感到高興,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