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喬加林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農村露天電影就是村民文化生活最高級別的文化大餐。在那個精神文明匱乏的年代,露天電影,曾經帶給了人們很多美好的回憶。露天電影,曾伴隨我們度過了難忘的童年,至今仍記憶猶新。
記得小時候,只要看到放電影的叔叔騎著自行車向大隊部方向來,小伙伴們就會跟在自行車后面,開心的叫著,喊著,今晚有電影看嘍今晚有電影看嘍!在幾聲歡叫聲中,消息很快傳遍整個村莊,就連周邊的村莊都知道了。一傳十,十傳百消息一傳開,十里八村的村民一下子沸騰起來了。家家戶戶,男女老少,奔走相告。
小伙伴們匆匆忙忙跑回家后,到堂屋吊籃里找餅,再到墻角腌菜壇里拿幾個蘿卜干,一邊吃著一邊再約上幾個小伙伴浩浩蕩蕩向大隊部奔去,就是為了搶占有利地勢。雪白的電影布掛在兩根高高的竹竿上,離兩三里地都能看見。
那時的農村幾乎沒有通電,都是點油燈照明。放電影必備的電力便由放映員自帶的小型發電機。放影前調試燈光時,頑皮的孩子們站在凳子上跳著揮舞小手,有的做著小雞狀,有的做著小狗狀形形色色的怪狀在幕布上大大小小不規則的顯示著。
放映過程偶爾也會出現一些有趣的花絮。由于發電機太舊,時不時還會出點故障,突然斷電常有的事,這時就會聽到人們大聲而怪異的吆喝,常常給我們帶來些許刺激和興奮。燈光突然一亮,又是一片安靜。
通常在放映前,村長都會站在放映機前,手里拿著麥克風,清了清嗓子,大聲講話:“廣大的社員同志們,請你們安靜了!縣電影放映隊今天晚上在這里給大家放映國產彩色戰斗故事片《渡江偵察記》、《小兵張嘎》。請大家自覺找好位子坐好,不要大聲喧嘩。另外,大家要注意,不要踩地下的這根黑線,以防觸電!”有時村長還會利用人員集中的時間講一些有關防火、防盜或防階級敵人破壞搗亂之類的話,有時也講一些農業生產方面的問題。這是放電影前的通常慣例。
大家最感興趣的是馬上放電影,乘村長講話的時候,一些調皮的小孩會在人群中鉆來鉆去,直到燈光再次暗下來,一道強光射到銀幕上,在雄壯有力的《解放軍進行曲》響起來,銀幕上八一軍徽光芒四射時,好像有人指揮一樣,全場幾乎是同時安靜了下來。
露天電影,奇妙無窮,他給我們少兒時代帶來幾多歡樂幾多驚喜!幾年后,那時放映最多的就是《大渡河》、《地道戰》、《鐵道游擊隊》、《地雷戰》、《兩個小八路》、《小花》、《洪湖赤衛隊》、《廬山戀》等,有的電影我至少都看了四五遍了,只要聽說鄰村哪個地方放電影,哪怕有十幾里路也一樣走步去。在缺少文化生活的年代,除了那幾個樣板戲,沒什么別的文化娛樂生活,那時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阿爾巴尼亞電影莫名其妙,朝鮮電影又哭又笑,越南電影飛機大炮,國內電影新聞簡報。
隨著《少林寺》、《霍元甲》等武打電影出來,武術風靡了整個中國。不論是兒童還是青少年,甚至有的三四十歲了都迷上了武術,這時會武術的開始設點收徒看露天電影一來不用花錢,二來也是生活里充滿快樂和激情的事兒。在露天電影中,我學會了好多好多,一些是從書本上根本學不到的東西。現在每每想起來,還真有一番美味呢!
在看電影時,總感覺時間過得太快。兩三個小時的電影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大家仍意猶未盡,當銀幕上推出“再見”字幕時,才戀戀不舍地離去。一些小伙伴總是圍著放映員打聽第二天晚上在哪兒放電影,他們還想繼續過過癮。
“電影到此結束,請社員同志們依次退場,注意安全,不要擁擠。”放映結束時,村長總會提醒村民們注意安全。人們還未從電影故事中走出來,有的就點燃火把,撳亮手電筒,從田埂上,小路上向四面八方走去。有的扶老攜幼,有的扛著板凳往家里趕。黑暗中,遠遠近近的狗開始跟著狂吠起來,似在責怪夜歸的村民攪醒了它們的酣夢。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達。如今電視、網絡等傳媒的普及,露天電影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在精神食糧匱乏的年代,露天電影,她給人們帶來精神食糧大餐,同時也給村民提供了交流、聚會的平臺,經歷過的人們是無法從記憶中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