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隋海濤
如果不走進大興安嶺,我們是無法想象綠是會醉人的……久居大興安嶺的我們是幸福的,不需穿州過府,舟車勞頓;不需千里迢迢,日夜兼程,只需推開窗門,一路向北,就會尋找到心中的那片綠。
站在大興安嶺之巔,我們會想起什么?這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是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農耕區和畜牧區的分界線。這么豐富的自然稟賦,像極了一個社稷壇,用樸素和莊嚴,將北國疆土分為五色,而最耀眼的則是綠色。古人曾把中原地域劃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大塊,即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中原。按照古人的視角,黑龍江小興安嶺和內蒙古大興安嶺都是過去的“荒涼之地”,代表著原始、蠻荒、落后。然而從自然美學的角度看,大興安嶺是原生態的、充滿野性的,代表一種生命力。這里的空氣、綠色及水質是令北上廣等大都市市民奢望的。綠,像是畫家筆下濃重的筆觸,把這里的森林,草原,像綠色的波濤一波一波推向遠處,讓我們的靈魂得到放松,得到凈化。
大興安嶺的本色符號應該是滿目蔥蘢的生命之綠。她坦蕩如砥、空曠遼遠,儼若巨幅無邊的綠色畫卷,其間灑滿了雜花,璀燦靈動,嬌鮮撩撥,溫馨可人。鄂倫春族、達斡爾族、蒙古族、鄂溫克族等族人在這片綠色中走出森林的閉塞與兇險,在華夏生態文明建設的架構下,結束了一味的狩獵,步入了牧畜和農耕的文明,使這片綠色成為人們賴以生存、繁衍生息的苑囿。綠色之美就是大興安嶺永恒的追求,崇山峻嶺縱橫波蕩,盡展其陽剛,多情地延伸到遠方;豐盈充沛的山泉水似群蟒游離于森林,蜿蜒于幽谷荒灘,滋養著森林和草原蒼莽浩蕩。
這片綠色是充滿神秘氣息的地方。神秘,是一種現象,也是一種境界,讓人的心靈云霧繚繞,怡然雋永。走進這神秘的地球之腎,她以自己獨特的生命體征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保持著生物種類的多樣性,保護著珍稀物種的資源。同時涵養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調節氣候、補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蝕……這里從不缺少美學元素,一棵樹撐起一片一片綠蔭,一片葉斑駁了藍天白云,仿佛在洗滌歲月帶來的疲憊和凡塵帶來的貪欲,教人入禪入境。
水滋潤著松柏野花蒼翠馥郁,濕地里鑲嵌在青翠馥郁中的湖泊,水紋植入湖水斑斕的彩翼之中,清風裹挾著鳥語花香,極其溫柔地拂過水面于是,水面氤氳而出的淡霧輕煙裊裊升騰,溫軟蔚藍的天空,讓這片綠色變成一方圣境。帕斯卡爾說:“人顯然是為了思想而生的”,那么,大興安嶺為何而生?遇見這片綠,仿若翻閱《思想錄》中經典名句,自由、散漫和隨意,這片綠色就是生命智慧的象征,讀懂了它就讀懂了一種徹悟靈透的人生,讀懂了自然法則和生命規律。天上云卷云舒,水中波浪起伏,林間綠浪涌動,讓人沒有了浮躁之心,靈魂就不會風來雨往不驚,盡享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樂趣,生命就在這種淡定和超脫中沉淀……
走進大興安嶺這片綠,傾聽綠色的呼喚,讓我們再度凈化,攜著一種返璞自然的生存理念,昵近壯闊的森林和草原,這樣,我們就不至于成為地球的棄子和流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