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芹
每一個清晨睜開雙眼,疫情播報占據心間,每一個夜晚輾轉難眠,企盼疫情早日驅散……這是女兒自告奮勇朗誦我寫的打油詩,我們共同為祖國助力、為武漢加油。
工作后的女兒,每年假期來去匆匆,可突如其來的疫情,延遲了女兒的歸期,只好宅在家中,過好當下。
健身是女兒必修課,每天晚上在客廳里伸來展去,耳濡目染的我,也有了健身的沖動,年過半百的我知道早應該鍛煉了,總是自欺欺人地以各種理由拖延著,女兒看出了我的心思,邀請我和她一起做運動。別說,還真有點專業教練的范兒,喊著節拍,糾正姿勢,時時鼓勵,如今已經打卡十多天了,我想應該會形成我生命中的一種習慣吧,這要歸功于女兒。
工作是不能耽誤的,這是女兒的宗旨,也是我們的囑托,宅在家中,作為財務人員,應該做的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各種報告、各種表格、各種繳費、工資發放按時完成,還新編定了自己部門的各項制度,帶回的書籍也在宅家時光中變“薄”,研究生論文也馬不停蹄地進展著,整個就是宅家辦公。
困在家中,她反“客”為主,承包了三餐,早餐往往是頭天晚上將糕點做好,開始,我半信半疑,她能勝任嗎?只見她打開視頻,各種各樣的飯菜盡收眼底,她現學現做,還都有模有樣,干鍋蝦、辣子雞、紅燒魚……
最重要的是她助推了家中電器的使用,今年初五的早晨,吃過飯,我照例準備餃子餡,當我把菜墩放到案板上時,聽到動靜的女兒從臥室探出頭來,她的一聲:媽媽,你干啥呢?讓我幡然醒悟,唉!又犯老毛病了,而且抓了個現形。
記得,那是去年初五,弟弟、妹妹們從外地回來過年,“破五”吃餃子是北方習俗,我早早起床,剁完一大盆肉餡,得意地叫醒睡夢中的女兒,向她述說著我的“戰果”,展示著我手上磨出的血泡時,一向乖巧懂事的女兒聲淚俱下地責問:我買的絞肉機怎么不用?我說用不慣,她更生氣了,你就會用你那笨力氣呀!我說又不費你的勁,但自知理虧!
她假滿回去,我這愛做菜餡的人,一直還是沒使用絞肉機。看來這回是勢在必行了,她搬來椅子取下被我束之高閣的絞肉機,只見她三下五除二,肉頓時化作泥,餡更是小菜一碟,我由衷地說:“真好用!”
女兒接著又緩緩地說:其實和面也可以用機器,接著又將蒙塵的的面包機取下,找出說明書,將面和水交給它,我倆說笑的功夫,一塊光滑的面團誕生了。
她接二連三地又將果汁機、養生壺、加溫器、筆記本電腦等陸續地請出來,家中的配置高了,生活方便多了,頭幾天我還在家用紙筆耕耘,可現在用電腦寫稿真是太方便了。
宅家的女兒心系疫情,每天查看、收聽著各方面的消息,總想做點事。于是,我寫了一首打油詩,為祖國助力,而女兒責無旁貸,自告奮勇地朗誦起來,詩朗誦在本地傳媒與市電視臺編發,也有好多公眾號關注,這也算為抗擊疫情助了錦薄之力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軌跡,崗位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所,更是報孝祖國、實現夢想的舞臺。相信,女兒很快就能返崗,堅信,祖國很快就能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