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第一次認識丁香,是在呼市上學時,校園四周遍植丁香樹。那時我第一次離開家鄉,離開親人,而離開時父親重病在床。我帶著他的殷殷囑托和我對他無盡的牽掛踏上了開往呼市的列車……那時電話還沒有走進尋常百姓家,一封信來回也要走上半月,家里的消息無法及時收到,偶爾傳來的消息也只是片面的,內心總是惶惶不安,焦慮萬分。同學、舍友們每天快樂地笑鬧,而我卻總是避開她們沉默不語。每次想家便獨自一人在校園徘徊,在丁香樹下,在疏疏密密的枝葉間釋放著自己的情緒。那時并不知道這綠意蔥蘢的樹木叫做丁香。直到隔年的一個春日,我與同學從樹下經過時被一縷縷的香氣所吸引,尋著香氣看去,一朵朵淡紫色的小花結成一束束的花串,有的花枝低垂如含羞的少女,有的枝條上揚像展翅的飛鳥。有認識的同學說這是丁香。仔細端詳間,一團團、一簇簇的花兒隨風搖曳,陣陣幽香便在空氣中彌漫開來,順著口鼻,直鉆人的肺腑,沁入心田。那時還不知道戴望舒,不知道他的《雨巷》,不知道那個“有著丁香愁怨的姑娘”。然而不知怎的,這縷縷香氣,這淡紫色的花束卻駐進了心里。
與同學們熟識后,雖然失去親人的痛苦還會時常侵襲心田,但友誼的溫暖也讓人心生力量。課余時間經常與好友或漫步校園,或靜坐樹下,聞著花香,聽著校園播音室里播放的各種充滿青春氣息的歌曲,聊著有關青春的各種話題。也是在那時讀到了《雨巷》,讀到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美麗的詩句讓我對丁香又多了一分喜愛。青春時友誼的珍貴在于它的純真,在于它的無私,在于它的只有一次。也曾因點點小事與好友鬧過誤會,自尊心唆使不肯放下架子與友握手言和,于是獨自跑到丁香樹下任孤獨啃噬著內心。“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校園廣播里傳來了那首我們都喜愛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眼淚瞬間奪眶而出,那些小委屈、小埋怨便煙消云散了。多年以來與好友隔著手機屏幕聊起過往時,心內涌起的是對那時的懷念。沒有經過多少坎坷的年輕人,對人生的感悟往往是青澀片面的,那時的心境現在想來應該是成長路上的必然經歷。后來讀到文友的一篇散文《丁香花又開》,回憶了她在校園中的一段往事,不禁恍然一樂:原來那丁香一樣的憂愁、丁香一樣的芬芳是每一個青春時期少女共有的情懷啊。時光不肯為每一個人的青春停留,轉眼間,我們都從懵懂的少年變成鬢邊染霜的中年人,只有那一樹樹的丁香仍花團錦簇,隨風搖曳在我們內心,越加的茂盛。
丁香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朵纖弱,花筒細長如釘,故名丁香。開花時給人以欲盡未放之感。未開時,其花蕾密布枝頭,如粒粒小疙瘩,故稱丁香結。這可能就是為什么古人賦予丁香憂愁、幽怨意象的緣故吧。“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陸龜蒙的詩中描寫的就是丁香花初放,花香怡人的景象。而李商隱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中丁香便被賦予了人的情感。當讀到李璟的《攤破浣溪沙》“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時,更是被詞中的美好意境而深深打動,也對文化中丁香的意象有了更深的體悟,更為中華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嘆。
離開學校后曾回去過兩次,后來學校因故搬離原校址,校園丁香樹下漫步只能成為永遠的回憶。人生難免遺憾,還好記憶中的丁香早已盛開在心底,那馥郁的花香也早就將我們的青春熏染的如丁香花一樣美麗。
如今丁香樹在家鄉也廣有種植,此時正是花蕾密布,欲放未放之際。“ 千枝萬條紫云煙,半喜含憂情猶憐。何當同舒愁心結,春風十里散香涎。”自吟一首《丁香》紀念曾經的青春與真摯的友情。青春雖已逝去,美好卻從未失去,那記憶中的丁香花正從心底走出,盛開在家鄉的廣袤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