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思 念 父 親

王琦
2020-08-24
3906
       王玉環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近50天了,這些天來,他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我對父親的思念一刻都沒有停止過。但在母親面前,又不得不隱藏起這份情感,所以,我只能在夜深人靜時,將對父親的思念之情訴諸筆端。
      父母一共養育了五個子女,我是唯一的女兒,有三個哥哥,一個弟弟。今年正月初八,我和弟弟為他們二老過完57周年結婚紀念日。我曾一度認為,媒妁之婚不過是柴米油鹽和勤儉持家的日子,但父親在病重的最后一年里,母親寸步不離的陪伴和無微不至的照顧,特別是父親即將起靈那一刻,母親撕心裂肺的哭喊,讓我深深感受到父母多年來相濡以沫的愛情,是那么的真實純粹和刻骨銘心。
      父親是家庭責任感極強的人。他是家中的老大,下面還有五個弟弟。受家境所迫,父親1962年就來到林區參加開發建設,修過路,當過技術員,后來做過木匠。1963年結婚之后把母親帶出農村,緊接著把爺爺奶奶也接了過來,又讓四個叔叔陸續來到林區成家立業,可想而知,那時我們家是一個多么龐大的大家庭。父親自己默默扛起這份家庭的重擔,而母親則負責這一大家子的飲食起居。我們小時候的生活是清貧的,這么多年過去,父親從沒有過抱怨。當我們慢慢長大,理解父親的同時,經常對父親豎起大拇指,佩服他當年的勇氣和擔當,但父親總是說:“作為家中的長子,這些都是應該做的,要說了不起的,是你媽,侍候了這么一大家子人,跟著我也沒享啥福,你們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她。”這番話父親說了很多次,尤其在他病重期間經常提起。
      父親是善于學習的人。記憶中,父親每月工資只有70多元的時候,就開始訂閱《半月談》、《中學生閱讀》《參考消息》等書刊,直到1992年退休,還是愿意讀書看報。那時的他只是貯木場隊里的木匠,卻多次在林業局、單位舉辦的各種知識競賽中獲獎。記得有一個學校的校長曾想讓他去當地理老師,由于當時教師的工資很低,父親考慮我們兄妹五人都在上學要用錢,便婉言謝絕了這份好意。父親也非常重視我們的學習,當年大哥連續兩年都沒考上中專,母親想讓他上班掙錢貼補家用,卻被父親固執而堅決地否決了,他說:“知識改變命運,只要他愿意學,就讓他復習再考。”父親退休之后,仍然一直關心國家大事,每天必看《新聞聯播》、《海峽兩岸》等節目。即使在生命停止的前一個月,被病情折磨得睜眼都費勁了,父親還堅持著聽新聞。
      父親是熱愛生活的人。父親從未被家庭重擔和工作壓力嚇倒過,記得父親每天下班后都會哼著歌兒回家,一有空閑就會給我們講歷史故事,《臥薪嘗膽》和《完璧歸趙》的故事最早就是父親講給我的,至今記憶猶新。父親無論是住老房子還是現在的土二樓,門前屋后都種滿了花花草草。退休后的他,自己開墾了兩塊菜地,拾掇得不見一根雜草,每天吃完晚飯,他就和母親一起聽著收音機、領著小狗去遛彎兒。父親這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讓我們晚輩都感到望塵莫及。
      父親是懂得感恩的人。他總是跟我們講,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任何時候都要愛黨愛祖國。他每年都非常關注全國兩會,對每一條改善民生的政策都是贊不絕口,我們誰要是說一句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不滿的話,哪怕是一句牢騷,父親都會及時糾正,讓我們傳播正能量的東西。當他看到全國各地黨員紛紛為新冠肺炎疫情捐款時,他也要捐款,我告訴他非黨員捐款沒辦法入賬,父親很失望。其實那時,他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還有一件令我難忘的事,在去年七月份,我陪他到天津腫瘤醫院看病,父親被一個精心照顧他的很敬業的小護士感動,臨出院時,他哽咽著對護士說:“你的父母可能還沒享受到你這樣的照顧,這都應該是我的兒女為我做的。”小護士微笑著說:“這是我們的工作職責,大爺您別想太多,回去后按時吃藥打針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聽了父親的話,那位護士轉身后淚水早已溢滿眼眶。
      父親是感情細膩的人。對待小他四歲的母親,總是關愛有加。年輕時就和母親分工明確,男主外,女主內,母親只管做飯和做家務,至今都沒劈過一塊兒柈子。我們若出差去外地,他總是囑咐我們給母親買點啥,他卻啥也不要。最近這些年,發現母親不太愛喝水,每天為母親倒5杯白開水并看著她喝下去成了父親的必修課。在他最后的日子里,經常仔細觀察我們每個人。他經常心疼地說:“姑娘臉上的痘痘長多了、老兒子長年在外曬黑了、大兒子煙抽得太勤有些咳嗽了、二兒子的胳膊最近抬著費勁是不是受風了、三兒子天天做這么多人的飯是不是太累了……”眼神里流露出滿滿的不舍與牽掛,那戀戀不舍的眼神讓我們多次落淚。
      父親是開明的人。父親生病從確診到離開整整一年時間,雖然一直沒有告訴他病情,但我們彼此心照不宣都在接受著這個殘酷的事實,他從來沒問過自己的病情,卻會一件一件地交代很多事情。2020年春節,是我們家人口聚得最全的一年,我們彼此都知道,這可能是與父親過的最后一個年了。吃年夜飯時,父親作為家長為我們來了一個開場白,講到他自己只身來到林區的奮斗史,講到我們這個和諧大家庭的來之不易,說出了我們幾個人的優缺點,又祝福了我們每個小家庭,最后,他拿出一個小本本,對我們每個人包括母親在內都概括總結了三句話,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之后,父親故作輕松微笑著說:“我該說的都說了,一會吃完飯咱們每人唱首歌,你們長這么大,我還沒聽過你們唱歌哪。”我們都欣然贊同,滿足了父親的這份心愿。當父親病情發展到后期,他已骨瘦如柴、吞咽困難,看到他這個樣子,我們很心酸,父親卻安慰我們,說他活到八十歲知足了,過上了國泰民安的日子,兒女都很懂事很孝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都不要過度傷心……
      父愛如山。此時此刻,我的情感不能自控,淚水模糊了雙眼,一切美好的詞匯都抵擋不了我對父親的思念。陪我成長的父親,一生雖沒有豐功偉績,但他坦蕩做人,明白做事,身上折射的優良品質似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讓我們受用終生。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