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壽君
每年的端午節,天還沒亮,我所居住的小鎮里就有很多人起床去爬山了。屋外,傳來各種機動車輛發動機引擎的聲音和匆匆的腳步聲,大家都忙著去山上看日出,去河邊采艾蒿。而我,雖然也醒了,卻少有興趣加入那潮水般的人流,就這么靜靜地躺著,眼睛盯著越來越亮的窗子,思緒卻飄得很遠很遠……
小時候,我也和所有的小孩子一樣盼望著端午節的到來。那時,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兄弟姐妹五個,在聽到小伙伴們的呼喊聲后,便會興奮地馬上從床上爬起來,匆匆忙忙地穿上衣服,飛快跑出家門。此時,大街小巷都是游走的人們,大家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手中拿著松枝或者艾蒿。起得早的人家的院門上已經掛上了五顏六色的葫蘆,它們掩映在碧綠的枝條下,迎風舞動。
林場北山那片落葉松人工林里,是我們兒時玩耍的基地,我們在那里收獲了很多的快樂。不必說那清脆婉轉的鳥鳴、那沁人心脾的松脂香和那玫瑰色的球果、那綴在草葉和枝頭在陽光下放射出璀璨光芒的露珠,單是小伙伴的歡叫聲,還有草叢中那又酸又脆的酸木漿就足以令我們興奮不已了。每次爬完山,我們都會帶回一把酸木漿和一捧潔白的芍藥花,并將芍藥花插進洗凈的罐頭瓶里,放在窗臺上。然后,我們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圍坐在小方桌前,吃著熱氣騰騰的煮雞蛋,還有那幾道雖不豐盛卻也是平日里不多見的菜肴,腌得流油的咸雞蛋、咸肉炒干豆腐、酥脆的油炸花生米,這是節日里才有的味道。此時,我們感覺幸福無比,身上每一個毛孔都浸滿了歡樂。
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可是林場糧店里不賣江米和粽葉,雖然父母在老家時包得一手好粽子,在林區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林場里唯一有條件包粽子的是幾戶來自黑龍江、遼寧等地農村的人家,他們從老家背來黃米、江米,雖然他們家包的粽子也不多,但鄰里之間相處融洽、感情篤厚,粽子出鍋后,他們自己還來不及品嘗,就將熱氣騰騰的粽子分給鄰居們了。我家每年都能吃到李嬸和王嬸包的黃米粽子,個頭很大,黃米浸泡的有些發酸,里面夾著已經煮成醬色的紅棗,咬上一口軟糯香甜,滿口都是粽葉的清香,吃完粽子我們還會把粽葉上粘著的米粒舔干凈,那是我此生吃到過的最美味的粽子。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人們隨時可以包粽子吃,商場、網店里還出售各種餡料的粽子,臘肉、咸蛋黃、果脯、豆沙……但無論怎樣也吃不出兒時粽子的香甜了。
那清晨打濕褲腳的清涼的露水,那散發著清香味的野蒿和松枝,那大門前飄蕩在晨霧中自家疊的葫蘆……時時縈繞在我的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