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壽軍
“五一”我不放假,可在“五一”的前一周,母親就開始打電話詢問我和姐姐的放假情況,末了她補上一句:“就別回來了,路上那么辛苦,又待不了幾天。”其實我們心里都明白,她這是盼著我們去呢。
4月28日下午,天色灰蒙蒙的,還下起了滂沱大雨,我與姐姐踏上了回家之旅。雨越下越大,車窗外的草地上,匯成了一片汪洋,遠處的山峰、近處依舊枯黃的樹木都被籠罩在雨霧中。
自從春節期間父親患病手術,我們姐弟幾個便多了一份牽掛,離得近的,只要能抽出時間,總會風雨無阻地趕回去看望父母;離得遠的,每天都會給父母打上一個問候的電話。因為我們都清楚,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大了,我們能陪伴他們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父親身體好的時候,每年“五一”都會跟母親到我家住上一個月,那是他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這里有他們熟悉的山水草木,更有相處了多年的老朋友、老鄰居。每次出門,他們總會遇到一些熟人,他們相互問詢著彼此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順便還能打聽出其他一些人的訊息,誰又續了老伴兒、誰又得了不治之癥、誰離開了這個世界……每次聽到這些不好的消息,父母總會沉默良久,我知道他們內心的隱憂。每當這時,我總是會安慰他們:“像你們這樣健康飲食,心態平和,一定會長命百歲的。”
其實,人就像一部機器,日子久了,一些部件總是會有磨損的,父親母親也是如此。每年,小弟和大姐都會帶著父母數次進醫院,除了常規檢查,就是哪個部位感覺不舒服,就檢查哪里,哪里有問題就治療哪里。在檢查中,父親的小中風得到及早治療,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來自膀胱方面的疾病成功地手術后,正在逐步地康復治療中;母親的膽結石根除了,多次復發的心臟病得到及時治療,稍微高一點的血糖也降下來了。
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陰晴圓缺。已經古稀之年的父母是深諳這個道理的。去年秋季的一天早上,剛剛起床的父母,一邊穿衣一邊商量著去服裝加工店做壽衣的事。其實,這件事,我們做兒女的在心底也曾很不情愿地想到過,也知道該由我們操辦,可我們都遲遲沒有付諸行動,那是我們姐弟幾個人心中的禁忌。我走進父母的臥室,告訴他們不要著急準備這些東西,他們身體健康,那一天還很遙遠呢。可父親對我說:“我和你媽都過了古稀之年了,早就應該準備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應該看開些,我跟你媽已經到幾家服裝店鋪看過了,有一家面料質量好,加工費還低,早點準備上,免得到那一天時你們現抓瞎。”壽衣做好取回后,他們分別在裝衣服的袋子外面用毛筆寫上了“男”、“女”二字,然后高高地放到衣櫥上。我那一生處處為人著想、從不肯給兒女添麻煩的父母親連這樣的事情都想在了兒女前面。為了這件事,我不知偷偷地流了多少眼淚。
其實我們都知道,死亡并沒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離別。離別的日子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了,而更可怕的是父母自己也意識到了。他們給子女做的飯菜越來越豐盛了,對子女的關愛也越來越細膩了,每當我們吃過晚飯坐在客廳看電視時,父親經常會打開一個水果罐頭,分盛到小碗里,連同湯勺一起遞到我們手上,有時還會遞來一只削好的蘋果或是一把核桃。盡管大多時候我們已經撐得吃不下任何東西了,可為了讓父母高興,我們仍大口地吃著。現在,父親每天早上都要吃葛根粉,每日都要喝養生茶,每天都要測量血壓;母親每天都要看養生堂,按照養生堂上介紹的方法科學飲食。
車行到巴彥庫仁的時候,雨還在無休止地下著,滴滴答答的雨聲,多么像母親的千叮萬囑啊!我和姐姐撐著雨傘,步履匆匆地行走在煙波浩渺的路上,此刻,我們的腳步無比堅定,望向家的目光更加熱切,我們想盡快趕回家,與父母共圓團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