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愛華
去年冬天的一個周末,天陰沉沉的,空中零零散散地飄著雪花,從樓上望下去,山峰、草地、屋頂都蓋上了一層白雪,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受滿洲里疫情的影響,街上行人特別稀少。本著“非必要、不外出”的原則,我也暫時不能回牙克石的家了,跟先生視頻時他說:“你一個人在家多沒意思,找點兒感興趣的事兒做吧。”
是??!該怎樣才能打發(fā)這無聊的時光呢?我腦內突然靈光一閃,不如鼓搗面玩兒吧!有段時間,我特別熱衷于做彩色面食,和面用的都是火龍果、南瓜、紫薯、菠菜、胡蘿卜這些天然原材料榨成的汁液,為了得到純正的藍色,我還特意從網上買來一瓶蝶豆花。那時候我們家的包子、餃子、餛飩、面條就沒有白色的。為了做出五顏六色的面食,我不厭其煩地削皮、切塊、壓泥、打汁,倒也樂在其中。做得多了,就有了自己的小經驗,紅火龍果不能用果肉打汁,里面的黑籽會影響成品顏值,要用削去最外層薄皮的果皮;想要深綠色就用菠菜汁,顏色漂亮還沒有異味;想要橙黃色就用胡蘿卜;想要嬌嫩的黃色還得是南瓜,但做餃子和面條時南瓜和紫薯不能蒸熟壓泥,要生著打汁,這樣面才不會軟乎乎的不好操作;蝶豆花不能只用熱水泡,要多煮一會顏色才會足夠深……
我還把南瓜、紫薯蒸熟和糯米粉和到一起,里面包上果醬、豆沙、芝士等餡料,團成扁圓形的生坯,再用餐刀壓出幾道印痕,最上面插上一顆瘦長的枸杞,一個個黃色、紫色的小燈籠就做好了,熟了之后顏色形狀都不會變,既好看又好吃。后來女兒上大學不在家,我便少了好多興致,偶爾想做一次,先生卻說太麻煩了,白的就行,慢慢地也就沒有了做彩色面食的熱情,料理機也一直在櫥柜里“吃灰”。
現下有了大把的時間,說干就干,還有什么比包餃子更適合打發(fā)時間的呢?家里有火龍果、南瓜和黃瓜,就包三種顏色的餃子吧!我開始和面、拌餡,不緊不慢地干著,等包完兩盒餃子后,不經意間望向窗外才發(fā)現陰云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消散,明媚的陽光照的前面的樓房都鋪上了一層金色,明晃晃、暖洋洋的,讓人的心變得柔軟起來,灰暗的心情也豁然開朗。
回過頭來再看看我的小家,窗臺上水培的竹子長勢正好,透明的玻璃花瓶襯著一片碧綠煞是好看。大門口掛的那把紫紅色木制的小斧子是去年搬家時朋友所送,她說斧福同音,“一福壓百禍”,圖個吉利。沙發(fā)上那個小小的藍精靈玩偶,正沖我開心地笑著。去年我也有了一點兒小小的進步,學著畫起了彩鉛畫,墻上掛著的那幾幅畫都是我精心創(chuàng)作的作品,配上原木色的框架倒也為我的房間增色不少。
冬日暖陽下的一切,亦有溫暖,亦有心殤,有過不順心的日子,好日子才會熠熠生輝、閃閃發(fā)光。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找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做,不僅可以打發(fā)獨處的時間,還可以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又何樂而不為呢?我可以在自己的熱愛里溫柔且堅強,過好這段一個人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