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敏
下班的時候突然下起了雨,還好我一直都習慣在單位放一把傘,所以回家不受影響。出了辦公樓大門,見到同事和一個中年女性在聊天。我從她們的聊天內容得知女人是來接孩子下班的,她的孩子是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我不禁在心里感慨:“這么大了還用接嗎?”詫異之后卻很羨慕。
在我的記憶中,只有第一天去學校報名的時候,是媽媽送我去的,之后媽媽除了開家長會,從來沒去過學校。我的人生從上學那天起,便開啟了自力更生模式,無論上學、放學,甚至下雨也從沒指望著有人會來接,所以別人家的孩子下雨等父母來接,而我要是沒帶傘,只能拼命往家跑。我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回家也不敢說,因為那還得多挨一頓打,父母的邏輯就是:“老師訓你或者打你肯定是你沒好好學習。”那時候的孩子都非常皮實,只要有飯吃,有小朋友玩,好像什么都不在意,犯了錯誤也沒人考慮你的自尊心,更沒有人管你是否青春期,是否叛逆等等。那時候每家都有好幾個孩子,家長根本沒有時間去照顧每一個孩子的情緒,我也不會因為父母對自己不夠關心而難過,更不會像現在的孩子一樣,動不動就有離家出走的想法。
初中的時候,父母為了讓我能有更好的教育環境,便把我送回老家上學,起初我在姑父任教的學校就讀,整個學校就我一個住宿的學生,母親便留下來陪讀。學校有食堂,但是伙食卻不怎么好,有的時候沒有菜,我就用饅頭蘸辣椒油吃,我現在愛吃辣就是那時候練出來的。后來媽媽把我送到姨媽家所在的村子上學,因為她得回去照顧爸爸和其他子女,媽媽走的時候,我明明心里很難過,可還是硬撐著,直到再也見不到媽媽的身影時,我才讓眼淚肆無忌憚地流下來。雖然姨媽和姨夫對我都很好,但畢竟不是在自己家,我還是覺得有幾分不安,生怕他們討厭我,我努力做到乖巧、懂事,每天放學后第一件事就是幫姨媽挑水,采豬草。雖然沒有父母在身旁呵護,但是我學會了獨立和自強。
雖然成長過程中有一段缺失父母的時光,但我從沒怨恨過他們,我在獨立中學會了包容和付出,也在成長中學會了堅強和珍惜。父母不能陪我們一輩子,或許早早放手,才能讓我們更快長成“大樹”,才能學會勇敢面對困難,才能鍛造出一顆能夠承受壓力的堅強的心。當然誰都希望下雨的時候有人來送傘,可是人生沒有那么多“賀涵”,所以,如果沒有傘,那就努力讓自己成為傘,成為守護家人,能為他們遮擋風雨的那把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