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報訊(記者 劉磊 姚旭峰)9月11日至12日,北部原始林區雷擊火和邊境火預警撲救保障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聯合攻關會議在北部原始林區管護局召開。
此次會議由國家林草局雷擊火和邊境火防控技術國家創新聯盟、國家林草局森林雷擊火防控應急科技項目組發起,森工集團、內蒙古農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環森保所森林防火和應急管理學科組主辦,森工集團應急事務部、科技部、北部原始林區管護局承辦,旨在總結經驗、規劃未來,共同探討雷擊火和邊境火預警、撲救、保障關鍵技術,推動科技創新與森林防滅火工作深度融合;通過集成創新,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的測試應用,為雷擊火的防控提供更加科學、高效的解決方案;加強資源共享,深化合作共贏,全力推動林區森林防滅火工作的科技水平再上新臺階。
會議期間,與會森林防火研究專家、學者作了題為《森林雷擊火發生機理及預防》《航空撲救雷擊火案例分析》《避雷設施與雷暴及雷擊火點關系研究》《多源衛星火點監測應用及雷擊火可燃物含水率風險研究》等主旨、學術、技術、測試報告,發布了《森林區域雷電攔截技術規范》T/LYCY 4062-2024團體標準、《森林草原防滅火電動多旋翼無人機系統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兩項成果。同時,舉行了大興安嶺森林防火國家林草局國家長期科研基地揭牌儀式,并深入北部原始林區奇乾、烏瑪林業局進行裝備試驗與野外測試。
據了解,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是中國保存最完好、面積最大、緯度最高的北方針葉林原始林區,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的生態系統。該地區氣候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同時也會經歷干雷暴活動,雷擊火和邊境雷擊火發生較多。2020年以來,國家林草局雷擊火和邊境火防控技術國家創新聯盟連續三年在北部原始林區開展了系列科研攻關活動,聯合進行了無人機雷擊火早期防控試驗、火情偵查試驗、滅火裝備和給養運輸試驗,以及中、小尺度氣象環境協同監測體系軟硬件系統的測試,推動了多個科研項目的立項批復,為雷擊火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撐。今后,將繼續優化雷擊火預警指標體系,研發有人機和集群無人機協同巡護與聯動識別技術,提高雷擊木定位精度,構建國家級雷擊火數據庫,研發國家級雷擊火監測預警系統,覆蓋雷擊火主要發生區。通過合作創新科技平臺的引領帶動,聚焦行業領域高新技術發展水平,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成果集成試驗,進一步提升北部林區雷擊火防控科研水平和生態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