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報記者 劉磊 姚旭峰
“這次我們來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進行產學研融合,針對北部原始林區雷擊火的預防、撲救、防控方面的諸多技術問題,進行深入地探討研究。北部原始林區是我國保存最完好、面積最大、最集中連片的一片原始林區,更是雷擊火最集中爆發的地方,所以無論從科學角度還是森林防火實際工作來說,都需要加大對科技防火技術的研究利用。”在接受采訪時舒立福說出了此行的目的。
“特別是近年來北部原始林區雷擊火頻發,對保護區內的森林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威脅。”舒立福說,從防控的角度來說,要嚴防重大森林火災的發生,特別是在大風、高溫、干旱等特殊天氣條件下,一旦發生火情,火情蔓延迅速,極易發生重大火災。所以,必須迅速動用人員、車輛、飛機、大型裝備等一切手段,第一時間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同時,原始林區面臨著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等情況,要運用好科技手段,利用衛星遙感系統、無人機等手段實現可視化指揮。
舒立福坦言,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代代務林人執著守護換回一方綠色,而要實現森林可持續發展,科技興林、科學護林,需要人才和智力的引進。而科研工作者只有深入實際,才能了解林區到底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為林區森林火災的撲救、森林經營提供第一手資料。
針對林區防滅火工作方面作出的努力,舒立福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對森林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逐漸達成共識,對森林火災危害性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走進林區,各種防滅火宣傳標語隨處可見,老百姓的防火意識顯著增強,有效遏制了人為火災的發生。在火災撲救中,空中力量的配合使用,地面車輛、大型設備、人員的調配,各級指揮調度等機制的健全完善,都為林區第一時間處置火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舒立福看來,森林火災的威脅是長期存在的。說起林區近些年的防滅火工作成就,他說,近年來,林區高度重視防滅火工作,并結合林區實際情況建立了一套快速、科學、有效的防滅火工作體系,預警監測、指揮調度、撲火安全意識、快速反應和迅速撲救等防滅火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但是,任何一個有森林的地方,就會有發生森林火災的威脅,所以還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將防滅火工作作為第一位的任務來抓,壓緊壓實野外用火和人為火源管控,不斷提升和探索高科技及大型撲火機具應用,進一步加強雷擊火監測預警,堅決做到早發現、早撲救。
“北部原始林區地處偏僻,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保護好這片森林責任重大。近年來,森工集團和北部原始林區管護局在生態保護中做了大量工作,在資金投入、人員培訓、森林火災撲救上下大力氣,并積極與區內外的高校、科研機構進行聯合,在探索科技防火、各種防火先進設備等方面做了一些很有成效的工作。”舒立福希望,管護局能夠進一步壓實防滅火工作責任,充分發揮科研、教育、科普等方面作用,加強與國內外科研單位、大學聯系,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共策共建,共同保護好這片屬于世界的生態系統。